第五二三章 海牙惨案(四)(1 / 2)

新顺1730 望舒慕羲和 0 字 2021-09-17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伊丽莎白女皇的死期。</p>

这就是一个决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走向的偶然因素。</p>

刘钰没有叫人多续个几年的本事,那就只能让“第一次世界大战”早点爆发。</p>

他这边挖坑,让英俄矛盾积累,最终“分手”,实际上就是在促成一战的提前爆发。</p>

普鲁士的腓特烈是个绝顶精明的君主。</p>

要是眼瞅着,法奥俄同盟结成,他可以一眼就看出来:卧槽,奥俄同盟,这不明显就是为了来干我的吗?</p>

等着他们都准备好了,普鲁士还有活路吗?</p>

死中求活的办法,自然就是主动出击,化被动为主动,打乱对面的部署和发展。</p>

逼急眼的普鲁士,一旦看到英俄关系破裂、法奥俄三国有同盟趋势的时候,一定会选择不宣而战。</p>

普鲁士太小,所能依靠的只有速胜,等着人家同盟都准备充分了,那是一点赢的把握都没了。</p>

只要普鲁士一开战,英国也别无选择。</p>

难道眼睁睁看着法国拉上一堆盟友,自己却坐在英伦三岛不管不问,眼巴巴看着法国搞掉普鲁士,吃了汉诺威?</p>

别无选择,那就只能跟进,出钱出枪出海军。</p>

到时候,从北美东海岸打到菲律宾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想打都不行。</p>

大顺前期可以趁着一战爆发,搞武装中立同盟,卖卖货、赚赚钱,提升国内的外销经济,从而促成国内对印度原材料产地的迫切渴求。</p>

等着法国在印度撑不住的时候,上党归赵,接盘法国在印度的据点,等着双方筋疲力尽的时候,拉上荷兰“赌国运”,做掉英国海军。</p>

这和后世一战的节奏是类似的。</p>

一战,英法德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但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相对存在感薄弱的奥匈。</p>

这场“一战”,英法普奥矛盾是焦点,但战争爆发的导火索,却是之前存在感薄弱的俄国。</p>

原本历史上,是英国拉俄国吓唬普鲁士,迫使普鲁士归顺英国,从而逼得普鲁士不得不开战。</p>

现在的情况,是大顺祸害英俄关系,一旦英俄分手,普鲁士必要主动开战。只要彼得堡那边传来英俄不合的消息,普鲁士也就别无选择。</p>

所以一旦与荷兰这边的和约达成,大顺在欧洲的外交重点,就是挑唆英俄关系了。</p>

法奥关系,大顺斡旋不了,也没资格插手。</p>

和法国的同盟关系非常稳固,也不需要过多费心。</p>

也就只能倾尽权力,在俄国问题上做文章了。</p>

指望大顺那些官僚对未来和世界大势的了解,是做不成这件事的。不是他们不聪明,而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未来到底在哪,也就找不出正确的路。</p>

而且刘钰对大顺将来的走向,在经历了“阉党”事件后,不是很放心。故而要趁着现在还有权力的时候,尽快造成一种既定事实,战争越早打越好,尤其在他还被皇帝信任、或者说皇帝还没死亦或是还没到垂垂老矣准备身后事的时候,一定要打起来。</p>

真要是按历史的走向,拖到十多年后再开战,刘钰只怕自己等不起,也怕皇帝等不起。</p>

康不怠其实也能理解刘钰的焦急。</p>

古人云:冯唐易老。</p>

时光流逝,大业未成,如何不急?</p>

只从现在看来,这件事固然也是增加了与荷兰人合作的诚意。但更多的,康不怠觉得还是刘钰对自己办事的信任。</p>

距离这么远,只能说出大略,剩下的细节都由他一手操作。而刘钰更是确信康不怠一定可以做成,是以根本没有指点荷兰问题上的细节,而是直接说了处理完荷兰问题之后该如何。</p>

这种信任的情谊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种仿佛战国纵横士一般的操控天下大势的感觉,也让康不怠得到了极大的个人价值体现需求的满足。</p>

信使讲完大略之后,又拿出一封密封的书信,说道:“这是鲸侯给罗刹女皇的私人信件。”</p>

“鲸侯说,待事成,先生从丹麦便去一趟彼得堡。暂时且驻彼得堡一段时间,有些工商业上的事,还需要先生帮忙处理。先生当年在威海也管过一段时间,料想也是轻车熟路了。”</p>

“鲸侯说,彼得堡天寒,但只要有钱,哪里买不到好的皮子?既如此,那也不必万里送件皮袍,倒显得做作了。只说先生在彼得堡执掌大略,国内的事不用先生担心。”</p>

“陛下已有南巡之意,鲸侯也要随行前往,夫人也自跟随,国内的事他也有可问之人。”</p>

</p>

康不怠听到这,心里也放心了。他是刘钰心腹人,自是知道田贞仪的手段。</p>

所谓域外之事,刘钰自己便可独断;域内之事,有夫人可问,亦不碍事。</p>

自己当年在威海,管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威海工商业和制造业,确实是轻车熟路。</p>

听信使传达的这个意思,看来刘钰这边是要抓紧时代对俄国进行投资和技术转移了。</p>

这里面的逻辑康不怠也明白,将英俄之间的互补贸易,替换为竞争贸易。</p>

前期荷兰的船、法国的货,取代英国对俄国的贸易影响。</p>

这也不需要信使再说,他既心里明白,也便知道的方向。</p>

收起那封厚厚的与俄国女皇的私信,康不怠心道,看来去俄国也用不了多久了。</p>

前大议长安东尼既回来了,以公子和手腕,必是和他暗示了些什么。他既回来,摄政派便有了主心骨,</p>

…………</p>

前大议长安东尼到港之后,并没有前往海牙,而是留在了阿姆斯特丹。</p>

他虽然不再是联省议会的大议长,但人脉、威望还在。</p>

现在各省的摄政们、议会派们,内心非常的矛盾,不知何去何从。</p>

一方面,看到奥兰治家族的威廉四世上台后,始终在吃瘪,他们心里这个爽啊。</p>

另一方面,法国和英国还不一样。法国人的集权制度,是他们所恐惧的。真要是法国人攻进来,他们当然也会受到波及。</p>

从去年大顺下南洋引发了荷兰的第二次灾难年开始,一场席卷整个荷兰的金融危机就爆发了。</p>

大量的坏账、烂账、无效债券、东印度公司股票的抵押借款,一夜之间成了废纸。</p>

金融动荡,大量的私人银行不得不停止兑付,甚至为了防止被人堵门而选择关停。</p>

大量的私人银行关停,又引发了更多的金融问题。</p>

东印度公司的那点资产,完完全全的资不抵债。历史上东印度公司破产,荷兰政府接盘的前提,是东印度还在。所以荷兰政府承担了接近一亿盾的债务,而起那时候荷兰已经是法国控制下的傀儡国,巴达维亚个共和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