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俭连连摆手道:“将军客气,有这一碗糊糊便是极好的,但为何贵军将士并不欢喜?”
那护卫对张俭的称呼连道不敢,笑着开口道:“我大宋将士外出,所携带的干粮皆是这种炒面,虽说味道不错,也能果腹,但久而久之也就厌烦了,都想吃点好的点补点补。”
张俭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却充满惊骇,没想到宋人居然连自己手中这碗美味的糊糊都吃厌了,两国之间的差距便已经有如此之大了吗?
由点及面,由器及道,张俭从这些小小的细节便发现大辽与大宋之间的差距,难怪大宋皇帝敢在两军阵前对耶律宗真说两国之间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大辽根本就没有胜利的希望。
现在看来仿佛真是如此,稍稍哀叹,张俭觉得放弃大同府也没有什么损失了,毕竟大辽现在已经不是大宋的对手,从国力上来说已经没有战胜大宋的希望了。
别人不知道他张俭却清楚,大宋正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手段逐渐盖过大辽,许多人一提起辽朝还是觉得大辽是个庞然大物,还是拥有百万之兵,可失去燕云的大辽根本就没有一马平川的地势,即便有百万之兵又有何用?
再说所谓的百万之兵还要算上老弱病残,甚至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的农人,这样的军队百万又如何?还不是一触即溃的散兵游勇?在真正的精兵之前根本就没有一合之力。
从这些细节上张俭看到了大宋的国力,武装到牙齿的士兵,补给十分方便的干粮,还有威力惊人的火药弹,这些东西都是大辽所不具备的。
现在皇帝战死与鸳鸯泊,据说是被大宋皇帝亲自手刃,这对大辽的士气可谓是巨大的打击,上京城又有耶律重元对皇位虎视眈眈,这种消息的传播速度一定很快,怕是不日便会传到宋人的耳朵里,连宋人都知道了,辽朝还不传遍?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朝廷,这样的局面,还如何与宋人一战?大军的气势怕是要彻底的泄光,想到耶律重元张俭便恨得牙根痒痒,要不是他,大军还能死守大同府为以后兵出燕云做准备,现在可好大同府一丢,大辽将再无机会越过天险挥兵南下了!
现在张俭不担心别的,就怕消息传到大宋皇帝的耳朵里,只要这样,他绝不会借道大辽,让大同府的十万守军顺利回到上京城!张俭不光是要借道,更重要的是要保存大辽的实力。
如若死守大同,大宋只需围而不攻便可耗死这十万人,上京城的耶律重元必定会借此机会谋反,一旦如此,混乱的朝廷还会有精力管他们这些死守大同的十万人?
对付耶律重元还来不及,如何支援大同府?!这是最为可怕的事情,张俭心中急的不行,他要以最快的速度见到大宋皇帝,否则大辽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