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四章战争奏鸣曲(1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3028 字 2019-07-13

 狄青的话让庞籍皱起了眉头,军国大事岂能这样口出狂言?但上首官家的赞同表情却让他心中犯嘀咕,显然大宋对西夏的羊毛之计已经成功,又有青塘诸部的配合,挥兵西夏不是不可以。

官家准备了这么多不就是为了要复套吗?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为何自己又开始犯嘀咕犹豫了?他不知大这是文人的保守思想在作祟,在他和晏殊看来,能不打仗便不要打仗,能不用兵便不要用兵的好。

战争和文人永远都是相互排斥的,当然也有极少的文人通晓兵事,比如夏竦,比如范仲淹等人,在庞籍看来可怖的战争却在他们眼中是荣耀和辉煌的象征。这是硬币的两面,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

复套是历史前进的车轮,无论是谁都不能阻止,赵祯召见的人越来越多,三司使包拯来了,三司副使蔡伯也来了,当然也少不了路政使兼参知政事的范仲淹以及崇文苑大学士的欧阳修。

大宋副相的人数显著增加,这里的人除了庞籍和狄青之外,几乎都顶着一个参知政事的名头,这是赵祯分化相权的手段,在这些人中身为资政殿学士兼侍读学士的富弼极为突出,因为他的官衔品级最低。

但赵祯看到的却是他的善于拾遗补漏,最为一个谏官他的观察力惊人,总能发现不足之处,从而上疏谏言,这是他的优点,也是可有多加利用的地方。

需要的人都都到齐,这场关于复套的“研讨会”便开始了,枢密院整个被封禁了起来,任何人不得出入,只留下都承旨和副都承旨以及各司各房知事伺候,他们的任务是准备所有需要的卷宗以备查询。

战争会议是大宋的最高会议,当然要保持绝密,复套这个议题其实就是灭亡西夏,因为河套平原大部分地区都在西夏境内,要想收复河套之地,前提条件便是灭夏,西夏虽小,但河套之地驻扎了两支善战之军,黑山威福军司以及白马强镇军司!

这两个是西夏最为强悍的军司,职掌统领所辖地区之军队,戍边守疆、拱卫京师。大宋想要收复河套,必须要与这两只军队正面交锋。

大宋这么多年来大的战役不是没打过,与辽朝虽然发生了战争却没有正面硬刚,而是赵祯的斩首行动击杀了御驾亲征的辽皇,又恰逢辽朝内乱,等于说是辽人双手份上了燕云十六州,大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与辽人决战。

但西夏不同于大理,更不是南海诸国,他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牧民族,一个武力强盛的国家,一旦大宋与西夏发生全面战争,这将是一场旷日持久,消耗国力的一场大战。

现在的大宋正处于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文人方面自不用说,随便挑出一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存在,很多都是辅弼之臣,晏殊的稳重,夏竦的计谋,包拯的守法,范仲淹的进去,但这些柔和在一起成为大宋前进的动力时所产生的所用让人瞠目结舌,前提是赵祯要驾驭好这些有能力的臣子。

让这些人把自己的特点与才能向着同一个方向使劲,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相互掣肘起来也是极为可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