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蔡伯俙和老包(2 / 2)

宋缔 我欲乘风归 3457 字 2019-07-13

包拯突然低声对蔡伯问到:“蔡记虽说是交给三司打理,可为何皇城司派人来任职?官家是何用意?”

蔡伯微微一惊望着包拯道:“包相公怎知是官家的用意?”

包拯翻了个白眼:“皇城司乃官家的内诸司,若是没有官家的授意,如何会派人过问三司之事?”

蔡伯稍稍正色,望向包拯一字一句的问到:“包相公,您觉得煤,铁,铜等诸多矿石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呢?还是在民间商贾的手中好?”

“说的什么浑话!当然是在朝廷手中妥当!”

“那咱们大宋的交通,铁器,军械营造,书院,医院之类的东西是掌握在朝廷手中好呢,还是…………”

“又是浑话!这些当然也是在朝廷手中好!”

包拯抬手就要往蔡伯的头上招呼,随即手臂停在空中,惊讶的望向蔡伯:“你的意思是官家要把这些全部收归朝廷,并有朝廷经营?!所以蔡记……”

“晚辈什么都没说,您什么也不知道……”

蔡伯摇摇晃晃的走了,只留下包拯一人站在三司的库房外呆立,许久之后他才缓缓渡步离开,而所去的方向便是三司的签押房……

赵祯国有化资产的计划给了包拯以强烈的震撼,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思维模式横空出世,打破了原本的固有思想,在士大夫的传统观念之中,朝廷只要向天下收税便可,岂能自己经营商贾生意,一来有辱斯文,二来背上一个与民争利的恶名。

但包拯看来,把一部分的生意国有化却是极好的,他主持三司多年,明白其中的利害,就比如矿石,大宋的矿石原本是朝廷出钱雇人开采,后来便放给了商贾,虽然产量提高,但总有隐瞒和私卖。

这还算不得什么,大宋的书院乃是培养后生学识之地,如此重要的地方却比不上富商豪绅自己设立的私塾,而官宦子弟也多去家族书院,鲜少有人踏足官办书院!

若是把大宋的书院经营的好,让天下读书人有处学习,有处读书,包拯觉得就算这商贾进驻三司也算不得什么…………

至于医院……也只有官家强行设立的州府医院才算数,那些在县城之中的怕是早已名存实亡,民间医者与其为朝廷坐诊,不如自己开设医馆,给自己的医馆坐诊的同时顺便还能买点药。

所以对于赵祯要把这些东西收归蔡记经营,包拯自然赞同,同时他也会上疏奏请此事,蔡伯对自己说的话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他以为自己不知道官家的心思?实在小看包希仁了!

蔡伯除了三司的衙门便向宫中而去,而赵祯早已是在午后的阳光中睡熟,这段时间他太累了,王实等人策划的边关之事,大宋对辽朝用兵,再加上资本的改革,这些都让他筋疲力尽。

蔡伯小心的站着,三才更是小心的递过了一个锦凳,一点声音也不敢发出,指了指锦凳微微摇头,又给了一个威胁的眼神,蔡伯知道他是什么意思,若是自己把官家吵醒,怕是又没有机会睡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