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必须在伐辽之前全部解决,否则一定会影响这场决胜之战。
这可能是华夏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甚至要远超长平之战,赵祯必须保证万无一失,狮子搏兔尚尽全力,何况是灭国之战?
大宋进行了不止一次的灭国战争,从大理,到西夏,无论哪一次都是采用了阴柔的手段,即便是夺取燕云也是如此,并没有发生宋辽之间的大决战。
而这一次灭辽却不一样,赵祯打算倾尽全国之力彻底消灭辽朝,同时也要把整个草原上的势力一扫而空,结束游牧民族和汉家王朝之间的存续千年的祸患。
同样这也是一次大胆尝试,通过城市包围草原,城市分割草原,以完成对草原的实际控制,而不是仅仅挂上一个“天可汗”的名号。
而眼下的秋就显得无比重要。
大宋的皇宫之中,赵旭望着自己的母亲中宫默默不语,母亲让他反省,他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做错了一些事情,可他没想到自己这次实打实的监国却连最基本的权利都受到的质疑。
不就是外放了几个臣子吗?为何就会捅出如此大的篓子?拔耀几个臣子为何就惹得两府相公连连上疏?自己这个太子不是一项得到文臣的赞誉吗?
为何这一次他们不站在自己的这边?
即便自己有错,为尊者讳,难道这些文臣就不知道避讳?赵旭想不通,自己只不过是外放了几个官员,又不是什么天大的错误,为何文臣要抓住自己不放,向父皇如此告状?
他并不知道,在文臣的眼中,皇帝永远是最大的,而且他们直接向皇帝负责,而不是向太子负责,至于太子,文臣自然是竭力保护的,但赵旭的所作所为已经触及到了他们的利益。
商贾和士族原本是一体的,但现在的大宋却是不同,大宋的士族不允许经商。即便是家中子弟也不允许,最多便是得到官家赐予的职田,这已经是顶天的事情了。
当一体的东西出现了分离,商贾和士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便越来越明显,何况这些商贾还在朝堂之中培养自己的势力,士族岂能容忍?
打击商贾,让他们缴纳更多的税收以充填国库,这便是一项极好的政策,士族大力支持赵祯的旨意,而在这个时候,太子却倒戈向了商贾,这岂能不让满朝的文官又惊又怒。
赵旭还是太年轻了,他不知到,此举看似没有什么,却是在告诉所有的文臣,他是支持商贾的,而他赵旭未来是要坐上帝王宝座的人,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未来的皇帝支持商贾!这是最为让文官接受不了的事情,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却要给太子留下深刻的教训,如此才能让他知道,他所能依靠的只有的士大夫,而不是满身铜臭的商贾。
而赵旭却没有考虑这么多,实实在在的被利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