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城的皇宫依旧矗立在靠北的位置,这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改变的,因为皇宫没有扩建,整个东京城都在变化,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唯独那座皇宫,依旧保留了真宗皇帝时的模样。顶 点 X 23 U S
大宋的历代皇帝难道不想将皇宫扩建更阔气、大气一些吗?
肯定想!
但如果这么做,首先必须面临一个问题:拆迁。
汴梁城跟宋代之前的城市有点不一样,前朝的城市是权力规划出来的,显得工整而呆板。
看看唐时的长安城,洛阳城,井井有条的城池结构,虽然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但却如同戒备森严的“牢房”。
再加上宵禁和坊墙制度,晚上的长安城简直堪比一座“集中营”。
但汴梁不同,它是自发“生长”出来的,显得杂乱无章,而又生机勃勃。
宫城之外,到处是密密匝匝的民房、商铺。不论从哪个方向扩展宫城,都势必要拆掉一大批民居、商铺。
不拆是有道理的,因为大宋的环境和唐时有了极大的区别,大宋的历代帝王不是没有想过要扩建皇宫,让自己住得更舒坦点。
太宗雍熙二年九月十七,楚王宫失火,让太宗下了决心“欲广宫城”下了诏书,提出了建设规划,让殿前都指挥使刘延翰等人“经度之”。
测绘图纸准备预算之类,不久图纸画了出来,太宗一看,要拆迁太多民居,这不是把百姓们往街头赶吗?再说天下人怎么看待赵宋天家?
何况当时太宗刚刚继位不久,又准备在次年北伐辽朝,所以做人还是会低调的好,便以“内城褊隘,诚合开展。拆动居人,朕又不忍。”下诏停止扩修宫城的计划。
大环境铸就了历代君王的品质,唐时的皇帝大多唯吾独尊,重权贵而轻黎民,但到了宋朝,因为要依靠文官的力量去制衡武将,而又提倡科举制度,使得大宋很依赖那些“寒门贵子”,对百姓也多有照顾。
帝王决策在很大一定程度上为百姓着想,当然这种着想也不过是在大方面上的,若是当时太宗坐稳了皇位,不准备北伐,皇宫四周的民居,商铺较少,扒也就扒了…………
大宋天家有个习惯,就是喜欢把“前辈”干的事情变成祖宗之法。
于是乎后世君王就要依照“前辈”的言行做事了,即便是和赵祯想要扩建东京城的皇宫都要三思而行,最后不了了之,跑去神都城重新修建。
当然他不是一个遵循祖制的人,否则也不会打破那么多的“规矩”。
但他在面对百姓的时候,心中永远做不到唯吾独尊,也许是因为原本他就是其中一员,也许是因为历史上的仁宗皇帝的本性便是如此,也许是对赵宋王朝为数不多的尊重…………
东京城的大街上出现最为怪异的一幕,一队人沿着御道直直的前进,按道理来说这也没有什么,何况这对人穿着的衣物也很普通,但奇就奇在他们一路没有变道。
即便是在小摊前驻留一会也始终在御道附近,十里长街上尽是繁华但也留不下这队人。
赵祯在靠近皇城的位置看到了一个老的不能在老的老头,须发皆白但精神矍铄,他忽然想起这个老头是谁,惊讶于他还活在这个世界上。
这个老头是当初赵祯教他炒饭的老者,一晃几十年过去了,他还好好的活着,只不过他面前的推车小摊变成了一家门脸不错的小馆子。
招牌依旧是那块破布做成的幡子,上面的字已经看不清楚,隐约见到珍味二字…………
老者就坐在那里晒太阳,阳光照耀在他苍老的脸上显出一股子神圣的味道,仿佛的道的大儒,又如逍遥的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