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四章 面圣(2 / 2)

穿越寻侠记 寂寞宇宙 6793 字 2020-01-06

隋朝的律法开皇律就是高颎制订的,可见其地位之高,学问之深。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大有学问的宰相,却愣是看不懂武奎奏折里的一封信,别说皇帝很是不满,就连他自己也是囧的汗流浃背,这写信的人是谁啊?简直狗屁不通!汉字不是这么用的好吧?

这封信是幽州刺史武奎发来奏折的附件,按照武奎奏折上所说,这封信是高句丽人写给北平王罗艺的,被武奎命人半途截获,送信者负隅顽抗,拒不受縛,力战而死,于是这封信就成了指控罗艺的唯一证据。

秘密监视调查罗艺的命令是杨坚下达给武奎的,下达这道圣旨的原因是由于发生在今年上半年的一场战事,其时高句丽军队攻打大隋边陲重地营州,营州刺史韦冲率部死战坚守月余,高句丽久战不下方始退去。

战争期间韦冲曾经派人前往幽州求援,但是总领幽州兵马的罗艺却以北御突厥为由拒绝发兵,韦冲及营州军民对此怨声鼎沸,韦冲更是一道奏折上到长安,狠狠地参了罗艺一本。

罗艺是昔日北齐的降将,却不是战败投降的。昔时靠山王杨林率领隋军攻打幽州,鏖战多日不分胜负,最后杨林提议讲和,给出的条件是只要你罗艺归顺大隋,别的都好商量,这事杨坚也是同意了的,因为当时还有南陈未灭。

最终双方议和,罗艺获封北平王,率领原班人马驻守幽州,听调不听宣。听调不听宣的意思大致是如果有敌**队进攻幽州,罗艺自然有义务率军抵抗或者反击,但若是要求他率兵前往别处征战,则须看他本人是否愿意才行。

然而在这一次高句丽进攻营州的战争之中,罗艺的表现就太不像话了。

营州今营口已经是大隋东大门的最后一座城池了,汉朝时设立的玄菟郡可以理解为包括今沈阳在内的辽宁大部和乐浪郡可以理解为包括今长春在内的吉林大部都被高句丽占领了。

设若营州失陷,则高句丽的兵锋便会直指幽州,你罗艺连唇亡齿寒的道理都不懂么?

杨坚并不认为罗艺有这么愚蠢,之所以按兵不动,必然另有原因,所以才下旨让武奎秘密调查,就有了此时高颎手上拿着的这封密信。

然而这封密信却是无人能够看懂,非但武奎看不懂,经手奏折的杨广看不懂,就连学问最深的高宰相都看不懂,看不懂如何指控罗艺?

而若是不搞清楚罗艺在两国关系中的立场,就不能发兵征讨高句丽,总不能前面打得要死要活,背后还伏着北平这支随时都有可能投敌的大军吧?

高颎其实很想说朝中那个安平郡公李德林最是博览群书、饱学强记,或许他能看懂,可是你因为他姓李就把他贬到湖州去了,有啥办法?

君臣正郁闷时,忽听门官通报,说皇后携唐国公府来了。

听说皇后到来,杨坚就把奏折往桌上一放,起身上前迎接。他对这位结发妻子有着超出这个时代的尊重,反过来独孤皇后对他的影响力堪称巨大,家长里短鸡毛蒜皮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大臣任免乃至军国大事,他也往往听从皇后的建议。

“皇后何故来此?”

如果是只有独孤伽罗一人到来,他就不会问出这句话,但是此时却有李渊跟在皇后身后,这句话问的其实就是李渊。

独孤皇后微微一笑,侧了侧身,意思是把回答的权力让给李渊,李渊立即开门见山:“陛下,微臣不堪坊间谣言侵扰,特来请辞”

杨坚不看李渊,却把目光看向皇后,意思是你外甥要辞职,你这个当姨娘的怎么说?我得听听你的说法再做决定。

纵使心里恨不能把所有姓李的都杀死或者赶出长安,他也没有对李渊下手,一方面是因为李渊洁身自好,没有什么大毛病可抓,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碍着皇后的面子,不经过老婆的同意就不能动李渊,不然后果很严重。

李渊当然已经做通了独孤伽罗的工作,所以独孤伽罗答道:“既然这流言蜚语如此恶毒,那就让他去吧,不过也不能贬为庶民,妾身的意思是让他去太原做个留守,那里离他老家也近。”

“嗯”老婆既然已经定了,杨坚当然不会驳回,但是皇帝的架子仍然要摆一摆,所以要假作沉吟,意思是皇后提出来的议案也得经过朕的考虑才行。

正沉吟时,忽听外面门官禀告:“晋王殿下、越国公杨素、宇文化及求见圣上”

李渊听了这句话不禁吓得一哆嗦,真是怕啥来啥啊,这杨广怎地如此阴魂不散?还组团来了,这下可麻烦了。

杨坚还没说话呢,独孤伽罗已经笑了,说道:“今天可真是巧了,阿摐杨广小名,音:n,一声怎么也来了?快让他进来。”

独孤伽罗越来越喜欢这个二儿子了,因为上次太子串门时喝醉了误入萧美娘浴室之后,萧美娘进宫哭诉时顺便说了这么一句话:说杨广整日只知替父皇操劳朝中政事,害得她常年独守空房。

独孤伽罗就喜欢男人这个样,这叫有正事。像太子那样整天腻在太子妃身边有什么好?除了孩子生了一窝又一窝之外再无益处。

在枕边风的影响下,杨坚对二儿子的印象也是越来越好,只是此时听见他和杨素宇文化及同来就觉得有些奇怪,这是有大事禀告么?当即附和了皇后一句,让他们进来。

杨广屁颠屁颠地走了进来,看见爹娘立即亲热问候,同时不忘跟高颎李渊见礼,一点皇帝亲儿子的谱都不摆,仿佛他才是这座宫殿里身份最卑微的那个。

杨坚的目光却越过了杨广身后的宇文化及和杨素,看在那个瘦小的男孩和一个绿衣美貌少妇的身上,皇后就在身边,他的目光没在少妇身上停留,只盯住了男孩看。

那男孩的打扮很是奇怪,带着一顶帽子,几乎盖住了整个额头和眉毛,帽子下面就是眼睛了。就问道:“这孩子是谁?”

杨广连忙躬身答道:“回父皇,这就是前些日子你要召见的唐国公第四子李智云,今天儿臣把他带来了,这是他的新婚妻子羽裳,也是儿臣的义女。”

李智云和羽裳立即上前给帝后行礼,说是上前,其实他们距离皇帝皇后还有三丈的距离,这个距离只有杨广才能超越,余者即使是李渊和高颎也不能僭越。

杨坚和独孤伽罗对视一眼,独孤伽罗不看羽裳,只看着李智云说道:“智云,你到了这里怎么还不脱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