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我都知道(2 / 2)

可她一天都不想再等了。</p>

她要昭宁帝死!</p>

要不是为了在他活着的时候给虞家平反,在他活着的时候以他的名义册立皇太女,她早就毒死那个畜生了。</p>

赵盈没出宫。</p>

许是昭宁帝的某一句话牵动了她的心。</p>

她叫人出宫到燕王府去接了赵濯进宫来。</p>

前世她嫁给沈明仁,是没有孩子的,不过她那会儿很喜欢小孩子。</p>

别人家里新添丁,她总要去沾沾喜气,上手抱一抱小奶娃娃,一回生二回熟,抱起孩子来竟也真像那么回事儿。</p>

挥春和书夏都没跟她进昭仁宫,赵盈自个儿抱着赵濯进了殿中去。</p>

从昭宁帝病倒,后宫就变得愈发冷清了。</p>

连冯皇后都鲜少出宫一趟,更不要说下面的这些人。</p>

李寂上次来回过话,之后那么多天,赵盈没露面,赵濯也没出现,孙贵人已经失去了希望。</p>

是以当赵盈抱着赵濯踏进殿中,她猛然从罗汉床上站起身,三两步冲上前来,却又怕伤着孩子。</p>

那种小心翼翼,想亲近,又不敢,叫赵盈心中更是动容。</p>

她把赵濯递了过去:“皇叔说四郎很聪明,才这么大点儿,就认了人似的,平日里除了奶妈跟皇叔,也就我能抱一抱他,旁人碰一下都要哭的。</p>

所以原本皇叔不想让我带他进宫。</p>

只是我思来想去,还是让你见一见他。”</p>

孙贵人伸出来要接孩子的手蓦然顿住。</p>

旁人碰一下就会哭啊……</p>

“没事,母子连心,或许你可以呢?”</p>

她抬眼去看赵盈,抿了唇角,到底把孩子接了过来。</p>

赵濯瞪圆了眼睛盯着她看,竟果真没有哭。</p>

母子连心。</p>

赵盈心中咯噔一声。</p>

先前那点动容,烟消云散。</p>

说来她也是别扭到了极点。</p>

在矛盾复杂的心情之下,把赵濯带到宫里给孙氏瞧。</p>

去母留子的主意是她点了头同意的,往后她就是赵濯的杀母仇人。</p>

为了避免赵濯长大后赵姝多嘴,还得把赵姝远嫁,叫她离开京城远远地。</p>

倘或等赵濯年纪稍长,有风声四起,赵姝有了异心,她还得防着,不能叫赵姝活着出现在赵濯面前。</p>

是了,也许就是昭宁帝那一句“认贼作父”,她才肯把赵濯带回宫一趟。</p>

可真见着了,简简单单母子连心四个字,偏又叫她更坚定了去母留子的想法。</p>

赵姝本来在偏殿陪着赵妩,听说赵盈来也没什么反应,还是底下小宫娥说她带了赵濯一起进宫,她才小跑着冲到正殿中来。</p>

孙贵人见状大概觉得有些尴尬,她也另有事情要问赵盈,索性叫人抱了赵濯到偏殿去跟赵妩一块儿,又打发赵姝快去。</p>

赵姝看赵盈,越发觉得陌生,规规矩矩的蹲身做了一礼,老老实实退了出去。</p>

长了两岁,却还不如她刚转醒那会儿活泼。</p>

这是怕了她了。</p>

赵盈但笑不语。</p>

孙贵人吞了口口水:“我近来读书,前两日正读到汉武帝的赵婕妤,公主饱读诗书,一定知道赵婕妤吧?”</p>

赵盈侧目看她,缄默不语。</p>

孙贵人突然就笑了起来:“我倒觉得,赵氏也不亏的。”</p>

赵盈眯了眼:“怎么说?”</p>

“赵氏出身算不得好,父亲因罪被处以宫刑,做了宦官,当了中黄门,这样的出身却因美色而进于御前,册封婕妤,史书所载,皆有赵氏姿色甚佳,颇受武帝宠爱。</p>

一直到她生下昭帝,进为夫人。</p>

你说她不算幸运吗?</p>

武帝时期著名的巫蛊之祸后,武帝久不立储。</p>

彼时燕王刘旦上书请回长安,惹得武帝大怒,不但杀了燕王使者,还削了燕王封国三县。</p>

广陵王刘胥就不必说,自是行为从无法度之人,本就不堪承继大统。</p>

可那位昌邑王刘髆呢?”</p>

刘髆乃是李夫人所生,在卫氏自杀,汉武帝驾崩之后,配祭汉武帝宗庙,做了武帝名义上被认可的正妻皇后的,便正是这位受宠极重的李夫人,即便是在昭帝御极之后,也未以他生母赵氏配祭武帝宗庙,而是将李夫人追加尊号孝武皇后。</p>

然则世事无常罢了。</p>

李广利与刘屈氂为刘髆谋夺太子位,事败后一投匈奴,一被腰斩,这位曾经最受瞩目,也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昌邑王殿下,便就这样,于史书记载中,或死于后元元年正月,甚至比汉武帝驾崩还要早上一年,亦或是死于后元二年,可无论何种记载,曾经那样受宠的昌邑王刘髆,分封王爵在位的十一年间,竟从无自昌邑至长安的来朝记载,实在令人唏嘘。</p>

赵盈沉默着,始终冷漠的看着孙贵人。</p>

孙贵人反倒放松下来:“有昌邑王这样的兄长,昭帝都能承继大统,顺理成章当上太子,赵氏的命,怎么不算好?</p>

她是被汉武帝去母留子不假,是没能追封皇后配祭武帝宗庙不错,可追封太后,却没有孝武皇后什么事儿。</p>

生前受武帝恩宠,死后昭帝追尊。</p>

我倒觉得,她早去了,也没什么不好。”</p>

昔年汉昭帝八岁登基,后经内乱政变,虽平内乱,朝政大权至此也几乎被权臣霍光一手包揽,连他的私生活都要受到霍光限制。</p>

驾崩的时候,都不过二十一岁。</p>

赵氏若是活到那个时候,倒真不如早早死了干净。</p>

李广利与刘屈氂为刘髆谋夺太子位,事败后一投匈奴,一被腰斩,这位曾经最受瞩目,也最有希望继承大统的昌邑王殿下,便就这样,于史书记载中,或死于后元元年正月,甚至比汉武帝驾崩还要早上一年,亦或是死于后元二年,可无论何种记载,曾经那样受宠的昌邑王刘髆,分封王爵在位的十一年间,竟从无自昌邑至长安的来朝记载,实在令人唏嘘。</p>

赵盈沉默着,始终冷漠的看着孙贵人。</p>

孙贵人反倒放松下来:“有昌邑王这样的兄长,昭帝都能承继大统,顺理成章当上太子,赵氏的命,怎么不算好?</p>

她是被汉武帝去母留子不假,是没能追封皇后配祭武帝宗庙不错,可追封太后,却没有孝武皇后什么事儿。</p>

生前受武帝恩宠,死后昭帝追尊。</p>

我倒觉得,她早去了,也没什么不好。”</p>

昔年汉昭帝八岁登基,后经内乱政变,虽平内乱,朝政大权至此也几乎被权臣霍光一手包揽,连他的私生活都要受到霍光限制。</p>

驾崩的时候,都不过二十一岁。</p>

赵氏若是活到那个时候,倒真不如早早死了干净。</p>

孙贵人反倒放松下来:“有昌邑王这样的兄长,昭帝都能承继大统,顺理成章当上太子,赵氏的命,怎么不算好?</p>

她是被汉武帝去母留子不假,是没能追封皇后配祭武帝宗庙不错,可追封太后,却没有孝武皇后什么事儿。</p>

生前受武帝恩宠,死后昭帝追尊。</p>

我倒觉得,她早去了,也没什么不好。”</p>

昔年汉昭帝八岁登基,后经内乱政变,虽平内乱,朝政大权至此也几乎被权臣霍光一手包揽,连他的私生活都要受到霍光限制。</p>

驾崩的时候,都不过二十一岁。</p>

赵氏若是活到那个时候,倒真不如早早死了干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