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安排(2 / 2)

风雨大宋 安化军 3501 字 2020-01-18

赵滋道:“耶律重元败军之将,归不归顺,也没有什么大的用处。”

韩琦道:“不可这样想,他是皇叔,归顺朝廷,耶律洪基以后就如芒在背。一个重元,可比大同府实际多了。有萧革做内应,现在我们想的,就是怎么在契丹两帝相争中得到最多的好处。”

富弼道:“既然有内应,就可以想的多一些,未必朔州一州。重元手下,还有德州、朔州、蔚州和应州,以及大同府。我们放弃了大同府,这四州可以想办法。”

刘几道:“按现在看来,想尽取四州不太现实。但除了朔州,还有德州和蔚州可以下手。”

杨文广道:“我部大军原来驻沙州,正对着契丹德州。这几年下了不少功夫,那里有多少兵马,路径如何,都一清二楚。若是经略司下令,取之不难。”

韩琦点头:“刘太尉说的是,除了朔州,可以考虑其他地方。我看枢密院部署,强调我们只取朔州一地,尽量不与契丹起大的冲突。看来朝廷还没有做好跟契丹全面开战的准备,此次不宜大打。我打算如此布置。杨文广所部,自振武县出发,做好取德州的准备。赵滋所部,自河滨县出发,进入大山,准备取朔州。刘几所部,扫荡大同府以西山地,整顿各蕃部,最好编户。”

说完,韩琦对富弼道:“经略以为如何?”

富弼想了想道:“如此布置,只有赵滋去取朔州,兵力少了些。到时洪基占了大同府,所部数十万大军,只怕会兴兵来攻朔州,当多派些兵马。”

韩琦点了点头:“经略说的也有道理。贾防御,你属下所部,能不能抽出两三万人,去做赵滋的后应?如果耶律洪基兴兵来攻,你部救援。加上河东路的兵马,应该足够了。”

富弼道:“不如刘几所部也抽出两三万人,一起去守朔州。河曲路二十万大军,灭了党项后,就有些多了。以后必然是要全部用于契丹,还是尽量把军队拉上去,先熟悉一番。”

韩琦道:“可以。对了,狄太尉正在攻横山,贾防御那边能不能抽出兵马来?”

贾逵叉手道:“自灵州破了,党项人已经没有出击的想法,抽两万人没有什么问题。不过我部所城贩粮草俱是从保德军运到府州,再到麟州,调到东来,要有粮草才好。”

富弼道:“自杜太尉去年带兵攻西域,胜州的粮草大多都已经消耗。我已上奏朝廷,抓紧向胜州补充粮草。枢密院的答复,是从京东路调粮过来,这些日子陆续到了。”

韩琦叹了口气:“打仗就是打钱粮。自去年杜太尉带兵平西域,接着又攻党项,朝廷数年蓄积耗用一空,现在有些捉襟见肘了。纵然京东路的粮草调来,也只能保证打朔州一地。再大的仗,现在还真是打不起了。枢密院定下只夺朔州,虽然保守,却是无奈之举。”

刘几道:“还好有铁路在,可以从数千里外运粮,不然这里哪能支撑二十万大军?将来与契丹开战的话,必然是五六十万人大战,那个时候,只怕要天下之半的粮草供应。”

几个人一起点头。有了铁路,天下的战略环境大不一样了。现在数十万人连续作战,粮草还能供应充足,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京东路的粮草能运过来,全靠着铁路,不然没有办法。

由于工业发展,两京和叶县人口聚集,需要的粮草大增。江淮两浙这两个粮仓的粮草,多是供应中原,现在还没有余力用作军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