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羊上泰山顶(2 / 2)

在这个期间,晋军连遭大败的消息,当然也已经在晋廷百官中悄悄传开,贾充和荀勖等人听了当然连连叫苦,可是为了稳定人心,却又不得不个个强作笑颜,就象没事人一样的跟随司马炎回城,然后连家都来不及回,直接就进了皇宫与司马炎议事。

“砰!”

会议是在司马炎愤怒摔下黄金砚台开始,锤打着面前龙案,司马炎只是红着眼睛大吼,“无能!无耻!无能鼠辈!前后不过数日时间,竟然能在绵竹和涪县连吃两个大败仗,十四万大军输得只剩下三万多人逃回来,简直就是无能之极!王沈啊王沈,朕以你为骠骑将军,还重用你的儿子为镇西监军,简直就是朕瞎了眼!”

太原王氏的前家主王沈已经在去年病死,当然不能开口为自己的儿子求情,好在太原王家在晋廷之中树大根深,贾充和荀勖等人也不得不帮着一个大院的邻居说话,全都劝道:“陛下息怒,王琛虽然兵败有罪,但他也是代人受过,我军兵败至此,主要还是石苞突然患病,耽误了军情大事,这才酿成了今天的局面。”

“陛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加强关中和汉中的防御,防止伪汉贼军乘胜北上。”都督中外军事的司马炎三叔公司马孚也说道:“还有就是调集各路兵马,继续南下平叛,防范贼军继续坐大。”

“继续南下平叛?”司马炎被三叔公气乐,也难得在三叔公的面前发了一次火,怒道:“安平王,你是太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总领天下兵马,你自己说,朕现在还能从那里抽调军队组成大军,继续南下平定叛乱?陇西凉州、并州幽州,这些地方的军队还敢抽调吗?难不成你要朕不顾东吴威胁,从青徐荆豫四州抽调军队西进平叛吧?”

司马孚不敢吭声了,也知道晋军眼下虽然还有数十万,但是因为要西防鲜卑,北抗匈奴乌桓,还有东南面必须得盯着东吴,确实已经抽调不出机动兵力组建一支象样的大军继续到西南平叛了。

“陛下,恕微臣冒昧直言,不管再艰难,我们都必须得尽快组建大军继续南下平定巴蜀叛乱。”

羊祜开口,说道:“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张志这个逆贼实在是太危险了,区区两年多点时间,竟然能够以毋敛一座山城起家,先是夺取南中,继而霸占蜀地,期间还先后三次大败朝廷派去的平叛大军,势头猖獗至此,倘若再给了这个逆贼在蜀地安心发展壮大的机会,那么不出数年,不仅汉中难保,就连关中也肯定会受到这个逆贼威胁!所以不管如何艰难,我们都必须尽快继续出兵南下,千万不能给张志逆贼在蜀地坐大的机会。”

“你说的这个道理,朕当然懂!”司马炎满脸苦恼的说道:“但问题是,朕现在还能从那里抽调兵力?军队派少了肯定无济于事,派得多了,鲜卑、匈奴和东吴乘机闹将起来,局面又如何收拾?!”

晋廷此刻确实是人才鼎盛,只是稍一盘算,晋廷头号重臣贾充就出列奏道:“陛下,臣有一计,定可教张志逆贼首尾难顾,腹背受敌,朝廷也可以乘机抽调大批兵力西进平叛,把张志逆贼擒来洛阳治罪。”

“卿有何妙计?快说!”

司马炎赶紧催促,贾充则马上答道:“回禀陛下,就四个字,联吴灭蜀!”

“联吴灭蜀?”司马炎一楞,惊讶说道:“车骑将军不是在开玩笑吧?蜀吴本为同盟,唇齿相依,东吴现在和东山再起的蜀军联手都来不及,又如何可能与我们大晋联手灭蜀?”

“陛下放心,东吴狗贼历来鼠目寸光,最贪小利,只要诱之以厚利,联吴灭蜀绝对不是空话一句。”

贾充无比自信的说道:“这一次石苞南征就是明证之一,石苞南下平叛,东吴鼠辈最应该做的本是支援蜀人,帮助张志逆贼抵御我们大晋王师,然而东吴鼠辈不仅没有乘机北上合肥、襄阳为蜀人分担压力,相反还两路出兵,攻打永安和南中,把张志逆贼逼入了三线作战的窘境,如此可见东吴鼠辈毫无把伪汉贼军当做盟友之意,一心只想趁火打劫,乘机夺取蜀地和南中。既如此,我们只要诱之以重利,定然能够劝说东吴与我们联手灭蜀!”

“陛下,车骑将军所言极是。”羊祜立即接过话头,说道:“东吴鼠辈之所以乘势入寇蜀中,其目的不外乎就是想夺取长江上游,全据长江之险,我们只需要答应在灭蜀之后与东吴划江为界,让东吴鼠辈得到蜀地南部和南中七郡,东吴鼠辈必然动心,然后我们只需要与东吴鼠辈达成了灭蜀盟约,就可以放心的从长江北岸抽调大批兵马西进平叛了。”

司马炎缓缓点头,然后说道:“但是东吴鼠辈素无信义,他们如果乘着我们在长江北岸兵力空虚的机会突然北上,我们岂不是弄巧成拙?”

“陛下放心,借他孙皓几个胆子,他也没有这个胆量。”贾充十分自信的说道:“东吴鼠辈最怕陆战,当年诸葛恪纵然是出动二十万大军,也仍然在合肥新城被张特的数千军队所败,早就已经被我们中原将士杀破了胆,所以我们只需要在长江沿岸部署数万军队,守住襄阳、合肥与徐州几个要害,就足以震摄东吴,让他们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

回想到东吴军队在合肥徐州的各种送人头,司马炎难免点了点头,羊祜则又说道:“陛下,车骑将军所言仍然极是,东吴鼠辈贪小利而无大志,看到我们大举西征,他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如何趁火打劫,全取长江之险,断然不会为伪汉贼军火中取栗,出兵攻打我们的后方。”

说到这,羊祜顿了一顿,又说道:“当年魏武帝时就是例子,当初关羽水淹七军,中原震动,武帝也是面临无兵可调的窘境,然后为了防范万一,武帝除了制订联吴攻蜀的国策之外,又毅然调动淮南之兵西进增援襄樊,东吴孙权也没有乘机北上偷袭合肥,只是贪小便宜攻取荆州,孙权尚且如此,更何况昏庸残暴的孙皓小儿?”

回想到了这些往事,司马炎难免又点了点头,羊祜则又说道:“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如果不抓住眼下东吴鼠辈还在攻打永安、南中的机会拉拢他们,待张志逆贼与东吴取得了和解,在蜀中养成了气候,必然又会成为我们中原的大患啊!”

司马炎闭目盘算,也很快就发现和东吴全据长江之险的威胁比起来,势头发展惊人的汉军确实威胁更大,所以司马炎把眼睛一睁之后,马上就咬牙问道:“何人可以为使,出使东吴,劝说孙皓与朕联手灭蜀?”

“司空荀顗,可以担此重任。”贾充立即举荐道:“荀景倩不仅能言善辩,还位列八公,身份尊贵,派遣他担任国使出使东吴,正可证明我们对联合东吴的诚意。”

“好,就荀顗去!”

司马炎一口答应,羊祜则又拱手说道:“陛下,臣举荐散骑常侍谯周担任副使,谯周号称蜀中孔子,在蜀地门生众多,与蜀中豪门也关系密切,看到他去劝说东吴联手灭蜀,东吴也定然明白蜀地民心仍然不在伪汉贼军,更有希望接受我们的联手相邀。”

司马炎再度点头同意,而敲定了这一联吴灭蜀的国策之后,司马炎又皱眉说道:“关中那边怎么办?义阳王(司马望)不幸殉国,石苞也已经病倒,王琛又难堪大任,必须得派一员重臣去坐镇关中,稳定民心和重整军队啊?你们说,朕派谁去关中坐镇为上?”

贾充等亲信都有些为难了,虽然司马家族人才辈出,但是几个能打的王爷全部都在地方上坐镇,陈骞和卫瓘等能打也能相信的重臣也分别坐镇青扬等地,谁都不敢轻易调动,余下的大将不是资历威望不够,就是肯定不敢让人放心,所以一时之间,贾充等人还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接替石苞和王琛。

顺便说一句,别指望贾充和荀勖等朝廷重臣会自告奋勇,历史上贾充为了不去关中领兵,可是先把女儿嫁给司马炎的弟弟司马攸当长辈,又把另一个女儿贾南风嫁给司马炎的儿子做平辈,这才换得了司马炎把他留在洛阳继续享受荣华富贵,带兵打仗这种苦差使,贾车骑这样已经位极人臣的高官是碰到不想去碰的。

也还好,现场还有一个不怕吃苦的羊祜,迟疑了一下后,羊祜出列拱手,朗声说道:“微臣愿往,微臣愿意率军督守关中,安定民心,整顿军队,为朝廷的下一次西进平叛做好准备!”

决定张志下一个对手的关键时刻,一句蒙尘已久的话,却突然跃入了司马炎的脑海——羊上泰山顶,杜杀天下马!也让极度崇拜诸葛村夫的司马炎心中打鼓,暗道:“该不会应验了那句谶言了吧?执掌关中手握重兵,继续平叛也肯定得继续往关中派兵,到时候兵权……。”

也正因为心中存有了这个戒心,再加上自家人就是在关中靠手握重兵起的家,司马炎便开口说道:“叔子勿急,兹事体大,得容朕郑重三思。”

“陛下。”羊祜明显不肯放过这个大展拳脚的机会,又坚持道:“臣自入仕,屡蒙圣恩,自秘书监(图书管理员)一路高升至中护军,位极人臣,却始终没有尺寸之功。为报答陛下恩情之万一,臣下情愿立即赶赴关中,接掌危局,让伪汉贼军匹马不敢北上,以报陛下恩情之万一!”

“不急,让朕再想一想。”

司马炎继续摇头,心里也盘算合适人选,再接紧着,司马懿第四子扶风王司马亮的名字,也很快就浮现在了司马炎的脑海之中——亲四叔可以绝对相信,又曾经参与过平定诸葛涎之乱,统领过豫州总军事,有着不少军事经验,派他去,怎么都比派靠不住的外姓人去的强……

顺便说一句,历史上司马亮确实都督过关中、雍凉诸军事。

:历史上司马炎大封同姓王后,有一部分受封而不就藩,仍然留在洛阳居住,司马炎的亲弟弟司马攸就是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