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应对之策(2 / 2)

佩剑星痕 美丽的蛇 0 字 2021-07-04

“毕竟对太子来说,受先天条件所限,你的威胁至少在目前的诸位皇子中算是最小的。太子针对您,恐怕主要是报复当年所受的被圈之耻而已。对您的威胁,他还不放在眼中。他目前的主要敌人恐怕就是自己一母所生的陈、韩二王,也许还有那位远在西川的蜀王。在他眼中,也许您现在还不够资格成为他的对手。不过等太子扫清他那些对手之后,恐怕就会论到您。”

黄琼听完贾权说出对应之策,略微琢磨了一下,到是与自己想出来的对策相差无几,只不过花样更多一些。黄琼沉思一会道:“既然如此,我就按照先生所说的去办。”

“两条腿走路这不错,只是有一点不怎么太好说而已?”说完之后,黄琼又略微有些犹豫。要是真的按照这个家伙说的去做,恐怕自己和陈瑶的关系很难掩盖住。但是若是就这样放弃了自己又实在有些不甘心。

对于黄琼犹豫什么,脑袋转的相当快的贾权自然心里明白的很。只是在这个问题上他也出不了什么主意。毕竟他也不知道黄琼是当时也怎么解决的,他一个堂堂的王爷总不能去勾栏院寻花问柳吧。那种东西他虽然没有见过但是却听说过,性子烈的很,人只要闻上,就很难逃的掉。

这位王爷之所有犹豫,恐怕当初那个帮他解决药性的人身份会有些特别。让他不好说出口。想到这里贾权心中到有些好奇起来。他进入王府以来,所看的出那几个长的如花似玉的宫女都还是完壁之身,并没有破身。这点眼光他自信还是有的。

手无束鸡之力,纯粹是一个单纯书生的贾权那里想到眼前这个面貌清秀,文质彬彬的王爷会是一个武功高手,硬是了得,用内功将药性强行压制了数天,直到昨夜才发泄出去。

不过心中虽然异常好奇,但是言多语必失,好奇心太盛会害死自己,尤其是天家之事,点到而止是最好。这一点贾权心中还是明白的。所以贾权他即没有深问,也没有帮黄琼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一点他即不想帮忙也帮不上忙。贾权这一点自己还是保持沉默为好。

黄琼见到贾权停下了话,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他不好给自己出主意。虽然他对贾权知道识进退感到非常满意,但是自己却一时间拿不定主意。他总不能和他那皇帝老子说实话吧?那样他是嫌自己死的早。

正在黄琼犹豫的时候,书房的门外,传来李公公的声音:“王爷,永王派人下来帖子说今天是蜀王三年一度回京定省的日子,今晚他在府中做东,请在京的各位王爷小聚。一是兄弟们见见面,联络一下感情。二是给蜀王接风洗尘。请您务必赏脸参加。”

听到李公公的声音,黄琼示意贾权可以出去了,这件事稍后再说。贾权见黄琼另外有事,便很自觉的供供手,打开门将在门外等候黄琼答复的李海放了进来之后,自己告辞而去。他知道自己这个主子现在还没有完全信任自己,有些事情自己还搀和不上。

更何况这位王爷年纪虽轻,但是这心计却极为了得。有些事情自己也不要太过显摆自己,不要什么事情都搀和进去。在人家没有征询自己意见之前,自己还是不要总搀和进去,适可而止还是必须的。

李海进来之后见到端坐在书案后椅子上拿着贾权送过来的,外边封面上写着帐本两个大字,正在装模做样看的黄琼之后。连忙做势就要磕头,却被黄琼制止了。

黄琼合上那本用来演戏的帐本,实际上那本帐本里面比他刚刚洗过的脸还干净,刚开府的河间郡王府,那有什么帐可记。只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只能如此。

黄琼制止了李海要下跪请安动作之后道:“你既然到我府上任内务总管,那么咱们现在关起门来都是一家人,以后不必这么多礼。这里不是在宫中,不要老这么跪来跪去的。以后非特殊场合,你就不要总这么跪着了,太监也是人吗?”

听到黄琼的话,李海心头一暖和。黄琼的话虽然不多,只有寥寥的两三句,但是这话里话外却透着对人的尊重。自到河间郡王府以来,与这位年轻郡王几天的接触下来,李海可以感觉出来自己的这位主子对府中每个人的这种尊重不是表面上的,更不是玩虚的。而是从内心的。也就是说实实在在自己眼前的把自己在宫中的时候,连那些主子养的狗都不如的太监和宫女当成一个人来看。

如果自己是某一个高品级,得宠的总管太监之类,眼前这位年轻的王爷拉着、哄着正常。自己只不过是在皇帝身边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低级太监,到王府来却受到自己主子的尊重,这不仅让李海有些唏嘘不已。

内心的小小感动过后,站起身来的李海将手中的一张帖子恭敬的放到黄琼的书案上道:“王爷,这是永王派人送来的帖子,奴婢原来并不想打搅王爷与贾先生的谈话,只是送帖子来的是永王本人。他将帖子扔到门房,没有让小的们传达,只是吩咐奴婢把这个帖子亲手交给您就急匆匆的走了。而且特地交代这个帖子是他亲手所写的。”

黄琼笑了笑挥了挥手示意已经将永王的意思传到的李海站到一边之后,便拿起书案上的请贴看了起来。打开帖子,还没有先看到帖子上的内容,单单这手俊朗有力的字就首先让黄琼喝了声彩。

要是这个帖子真若那位永王亲笔写的,那位永王却是用后世的话来说,满有内涵的。先不说别的,单就论他这一手字,绝对可以称的上功力深厚。看来史书上没有记错,无论这些皇家子弟在怎么不削,但是这才干还都是有的。

也难怪,黄琼在出宫的时候,曾经听永王说过,宗学的这些老师至少也是翰林出身,甚至有不少根本就是状元或是大学士。这些基本上代表了整个大齐朝最高文化水平的人教出来的人自然不会差到那里去。别的不说仅仅是教书法的就有当今几大书法名家。

这些皇子五岁就开始临摹这些书法大家的字帖,到就府之前至少都已经学了六、七年书法了,这书法自然差不到那里去。这还是仅仅是在就府之前学习的,在就府之后到就藩之前还要在宗学学习五年,直到就藩才能算结业。

自大齐定鼎天下之后,那位奋斗半生,虽然自己因为始终没有能进士及第,而一怒改行贩运私盐,最后成了造反派。但是好赖也算一秀才出身的太祖皇帝,生怕自己的后世子孙不务正业,不珍惜祖宗百战得来的江山,成为不学无术的一群败家子。所以订下规矩,皇子在就藩之前,也就是说十八岁之前,必须在宗学学习。

按照大齐制,皇子每天的学业卯时开始,到申时方才结束。没有寒暑假,没有周末,更没有课间休息。即便生病请假,也必须有太医院的证明或是皇帝亲批。而作为继承人的太子,所必修的学业比这还要多。

如此严格的课业,再加上精英般的教师队伍,要是能教育出什么都不会的人那才真怪了。只不过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固然教出了不少精英人物,但是变态的人教出的更多。

只是因为所谓皇子非储君不得干政的祖制,这些没有被皇帝选中混到储君地位的皇子,学了这些东西,除了装满了一肚之乎者也之外,加强自身修养之外,却是半点也使用不上。

只是这些修养学了以后,似乎对这些皇子今后的生活起的作用不怎么太大。这些受了那么多年的近似变态教育的皇子有些固然成了才,但是大多数却是除了好事什么事情都干。

想想也是,在这种近似变态的教育体制之下压抑的久了,一旦感觉自己终于可以摆脱这种生活,再加上自己又不差钱,恐怕没有那个人不想着变着法的放纵自己。

不过说来也奇怪,历朝历代的皇帝无论自己再怎么混帐,但是对子女的学业却都要求的异常严格。只是可惜自己都做不好,又怎么能要求自己的儿子却做好。

这个永王和基本上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黄琼不一样,正经的在宗学中教出来的,虽然还没有毕业,而且这个家伙也不怎么爱读书,但是好赖也在这种教育体制之下混了十来年,肚子里面还是有货的。至少这一笔字,就连黄琼也不得不叫一声好。

不过等黄琼看到字帖上的那些不论不类的内容之后,却哑然失笑。简直是白瞎这一笔好字了,这个家伙放在后世不去当一个喜剧作家真是太屈才了。一个请贴居然能写的如此搞笑。

看完这份半文半白的请贴,黄琼看了一下恭敬的站在一边的李海,强压制一下就要脱口而出的笑声吩咐道:“你派个人跑一趟永王府,就说我会准时赴约的。”

“是王爷,奴婢这就亲自跑一趟,去禀告永王。”李海听到黄琼的答复,笑了笑,帮黄琼倒上一杯茶之后,悄然无声的退了出去。

看着这个太监退走,刚刚还笑容满面的黄琼脸色一下子便的冰冷,站起身来,走到父皇赏赐给他的那幅屏风前,手中把玩着那张请贴,沉思良久,嘴里才冷冷的笑道:“蜀王、五哥?你来的到是好巧啊。”<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