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韩信到来(2 / 2)

历史上的韩信,投奔刘邦时,口气大得很,一开始就想做大将军,现在同样如此。</p>

子婴道:“武关守将说你自大得很,果然如此。寡人给你机会,你给寡人说说看,若你来做上将军,如何让秦国重新一统天下。”</p>

对此,韩信早已成竹在胸,对自己颇为自信。</p>

“要重新一统天下,做好三点。其一,先休养生息约十年,这十年间,储备好粮草,操练好兵马。其二,十年间,需用谋略对东方六国分化瓦解,使其不能同心协力一致抗秦,尤其是挑拨楚国跟五国,使其交恶。其三,做好第一第二点后,再让最有统兵之能的人为上将军,让其统领秦国之兵,择机灭魏、韩、赵三国,再灭齐、燕两国,对楚国形成包围。在秦国对诸国用兵整个过程里,需时刻防止匈奴南攻。等灭了齐国后,大王当征调全国之兵,再遣一大将,在长城防线部署重兵,抵御匈奴;另外再遣一大将领兵,从函谷关或武关出兵,攻楚国西边,再由上将军从齐地率军南下攻楚,两方夹击,方能灭楚。”</p>

有点意思,在原本历史上,韩信对刘邦给出的战略设想,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后,再由刘邦亲率军队,在荥阳一带扛住项羽攻势,然后由韩信领兵北上,攻魏、灭赵、平齐国,形成战略优势,最后再一举灭项羽。</p>

韩信在滔滔不绝说着的时候,会留意秦王表情,见秦王对他说出的战略设想,并未显出惊讶、惊喜。</p>

他略感奇怪,这个战略设想是很高明的,秦王居然没有惊讶之色。</p>

韩信所不知道的是,眼前的秦王,是现代人穿越而来,对于韩信的才能、秉性早就清楚了。</p>

子婴故意说道:“你说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大秦丞相早已跟寡人说过。你说必须先灭其他国家,最后再灭楚国,是何道理?为何就不能先灭楚国?”</p>

韩信知道尉缭这个人,听说很有才能,看来不假。</p>

韩信回应道:“项羽统兵之能,天下少有,楚国土地广袤,人丁众多。就算白起、王翦、李牧重生,若跟项羽在战场对阵,亦不可能有必胜把握。昔日秦国攻赵,碰上李牧,即便是王翦领兵,也无法在战场上胜过李牧,最后才用反间计,借助昏庸赵王之手除掉李牧。项羽是楚王,没人能在楚国把他除掉,唯有先夺取北方,取得优势,再两面夹击,方有取胜可能。”</p>

子婴点点头,淡淡道:“有点道理。”</p>

如此高见,才有点道理?韩信实在不明白。</p>

子婴想再考考韩信,问道:“寡人跟项羽相比如何?”</p>

韩信道:“大王,我先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羽一声怒喝,千万人都会被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信任、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士兵有疾病,会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立功应当封爵时,项羽却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羽登基,让诸王跪下,他以天下共主自居,诸王虽照做,但心不服,已埋下隐患。大王坐拥关中巴蜀之地,土地之肥沃、山川之险,天下绝无仅有;大王诛杀奸臣赵高,任用贤能之士为相,两年来朝政清明,让秦地重现生机;大王坐镇函谷关,楚国攻城时击鼓振奋士气。大王乃是明君也,而项羽只适宜当统帅,决非明君。大王唯一缺的,就是能战必胜、攻必克的上将军为大秦横扫天下。”</p>

韩信说得足够精彩了,对于这些话,子婴仍然没有为之惊讶,他淡淡一笑,说道:“你所说的那个上将军,是你吧。”</p>

韩信显出恭敬之色,作揖道:“若大王能让我做上将军,我必会让大王看到,这个决定是对的。”</p>

子婴再道:“你的确够自大,你说你能做上将军,你如何让寡人相信?你有统兵之能。”</p>

韩信对自己有信心,不怕秦王考察。</p>

随后,他滔滔不绝地叙述着统兵之道。</p>

先是说练兵,详细说着如何操练兵马,包括各兵种单兵作战、各兵种数量搭配,以及各兵种协调作战。</p>

再说到出征之后如果安营扎寨,如何调度各将,如何正面厮杀,如何见机行事出奇兵。</p>

在韩信解说的时候,子婴又时而会提问,韩信都能对答如流。</p>

总之,韩信说得很详细,既有引用兵法中的内容,又能结合自身的见解说出来。</p>

在现代的时候,子婴对韩信的才能,只能了解大体上的情况,了解到历史上由韩信统兵发生的战斗过程,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对韩信的军事理论知识了解得这么详细。</p>

书房里,子婴跟韩信足足谈了两个时辰,谈到后面时,子婴终于面露喜色。</p>

最后,子婴道:“韩信,看来你是有些能耐,但这只是纸上谈兵,焉知不是纸上谈兵的赵括?”</p>

对于韩信的军事才能,既有历史上的验证,亦有现场了解。</p>

这是个大才,子婴肯定要重用。</p>

不过,韩信实在自大,可得压一压,挫挫他的自大之心。</p>

子婴觉得,要是像刘邦开始时那样,只给韩信做个小官,这肯定不行。但要是一开始给他做将军,那是不可能的事情。</p>

先给个中层军官,是最合适的选择。</p>

秦王硬要这么说,韩信有些无奈,说道:“只要大王能给我机会,我定不会让大王失望。”</p>

子婴道:“韩信,你刚来秦国,尺无寸功,若一开始便给你大官,众臣不服、军心不服。这样吧,下次朝会时,你在朝堂上展现你的才能给众大臣看看,寡人再授予你官职。”</p>

“谢大王!”</p>

韩信对自己很有信心,不怕被别人考察。</p>

随后,子婴让人给韩信安排住所。</p>

子婴规定,在正常情况下,朝会每五天一次。</p>

五天后,麒麟殿。</p>

文武百官聚集在这里。</p>

今天,多了一副陌生的面孔,朝臣中没有一人认识。</p>

子婴道:“寡人发布求贤令,终于有一人投奔秦国。”</p>

他指了一下韩信,非常大声说道:“他叫韩信,自称有大才,堪比王翦、李牧,能统率大军攻城拔寨。”</p>

哇塞!在场的人皆吃惊起来,不约而同地看向韩信。</p>

这个韩信,实在是狂妄自大。</p>

王元对韩信更是仔细打量,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居然自我吹嘘,吹嘘能堪比高祖父。</p>

面对众大臣的目光,韩信没有丝毫紧张,仍然充满了自信。</p>

子婴又再大声道:“众卿可以好好考究这个韩信。”</p>

众臣如跃跃欲试,倒要看看,这个狂妄自大的韩信,到底有多少斤两。</p>

御史大夫钟平大声问道:“韩信,两方作战,如何预料强弱、如何预料胜负?”</p>

有人问出问题了,大家都盯着韩信,看看韩信怎么回答。</p>

韩信答道:“善于用兵者,要预料到战场胜负,就要揣度交战双方的力量。比如君主,哪一方的君主更圣明?比如将领,哪一方的贤能?官吏,哪一国官吏的能力强?粮草补给,哪一方更的充足?士兵,哪一方训练得更好;军容,哪一方的更整齐?地利优势,哪一方的更险要?谋士,哪一方的更足智多谋?邻国,更害怕哪一方?财货,哪一方更充实?百姓,哪一方的更安定?从多方面来了解,强弱的形势就可以断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