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不堪回首(1 / 2)

国家荣誉 纷卿 0 字 2021-07-08

 西历一三一年月十五日

克里姆林宫的一号楼,曾经是沙俄时代的枢密院大厦,二楼正央有个刚刚装饰一新的大房间。[[看了又看小说网^看了又看小说网]]屋子的内墙镶嵌着橡木浮雕,室内的家具也全是橡木的,空气有股淡淡的原木清香味。屋子里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油画极其精美,两个人栩栩如生,嘴角的笑容似乎在赞许斯大林的丰功伟绩。

“当、当、当···”

八十一米高的巴斯克风格白色尖顶钟楼的悠扬的钟声响起,这座伊凡雷帝时代的大钟重达二百零二吨,为了获得最好的音色,里面还熔铸了六公斤的黄金和十五公斤的白银,它已经在广场上响了三百多年,默默的见证着俄罗斯的兴衰。

斯大林站在窗口前,叼着烟斗凝视着远方。矮小的雅格达静悄悄的把一件黑色风衣披在他身上。

莫洛托夫这个苏联的第二号人物则静悄悄的坐在黑色皮椅上等候,连大气都不敢哈一个。

斯大林全神贯注的听着钟声,过了许久才转过头,随手将风衣扔给了雅格达,叼着烟斗一挑眉毛道:“好,继续说吧。”

莫洛托夫翻开笔记本,照本宣科道:“我们和国人的谈判,基本上达成了一致,近日宣布复交,国人购买我们的武器,用猪鬃、桐油、丝绸、麻布等实物交换·····”

斯大林目无表情,莫洛托夫偷眼看看他,立刻闭了嘴,不敢说下去了,怯生生的问道:“您有什么指导意见吗?”

斯大林也不搭理他,用烟斗指指雅格达道:“日本方面有什么动静?”

雅格达连忙道:“我正准备向您汇报,奉天来的消息,关东军调防频繁,而且一群下层军官蠢蠢欲动,他们准备在本月二十八日发动军事袭击,据红色一号从东京来的情报,首相若槻礼次郎和陆军大臣南次郎要求日本军部,不得轻举妄动,军部又责成作战部长建川美次前往东北,意图遏制关东军的肆意妄为,前天他已经坐船出发,估计三天后到奉天。”

斯大林的眉头皱了起来,沉思片刻又舒展开了,仰天大笑道:“哈哈,坐船?为什么要坐船呢?如果真的要制止战争,那从东京到奉天完全可以坐飞机啊!哈哈,建川美次是在给关东军争取时间·······日之战已经无可避免了,而且我估计就在建川美次到奉天之前,或者是到的当天就要爆发!战争的日期肯定要提前,也许是在今天、也许是明天、后天,最晚不会超过月十八日!”

莫洛托夫打了个冷战,急切的问道:“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如果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四省,那就要直接威胁到我们的远东地区,我们是不是要向日本政府发出照会?”

斯大林钩钩手指,示意他到自己身边来。莫洛托夫像屁股装了弹簧,立刻从椅子上蹦了起来。

“看到了吗?那是什么?”斯大林指着广场道。

莫洛托夫看着斯大林手指的方向,不解的道:“大炮啊!四百年前沙皇费尔多的大炮啊!”

斯大林微笑着道:“是的,是大炮,你知道大炮什么时候最有威力吗?”

莫洛托夫沉吟了片刻,老老实实的摇了摇头,这个时候任何回答都可能是错的,即使猜了斯大林的心思,恐怕也不会是什么好事儿。

“大炮在炮架上,装上炮弹,但是还没有发射的时候,是最厉害的!因为那是一种威慑,一旦真的打出去了,敌人也就没那么害怕了,对吗?”

莫洛托夫一头雾水,不晓得斯大林打什么哑谜,只好频频点头似乎他已经听懂了。

斯大林把随意的在橡木桌子上磕了磕烟斗,烟灰洒了一地,嘴角挑出一丝残酷的笑容道:“关东军和东北军一战已经无可避免,让日本人教训一下这个讨厌的张学良,对苏联也没有坏处!一旦日本人占领全部东北,那么日两国就只能拼个你死我活了,就再也无法依靠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了,这不正是我们想看到的局面吗·······在这个紧要关头,我们不能和国复交,否则有可能日本就没有胆量发动这场战争,即使打起来也变成了局部摩擦。”

莫洛托夫点头如小鸡吃米,等到斯大林说完,急忙问道:“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和国人的谈判结束,赶他们回国吗?”

斯大林莫测高深的笑着道:“你说对了一半。”

雅格达亲手替斯大林装了一斗金灿灿的丹麦马坝烟丝,然后双手恭恭敬敬的递给他,又赶忙端起水晶烟缸在一旁伺候。

“让国人回去吧,等到他们打的筋疲力尽的时候,我们再提供援助,对于快渴死的人,一滴水都是救命的!现在国人还够渴!”斯大林望着窗外,嘴里抽着烟斗目无表情的道。

······································分割线···························

“这叫什么事儿啊?说好的事情怎么能说变就变呢!这苏联人的脸比狗脸翻的还快!”

“老毛子就是这个熊样,指望他们帮咱们还不如指望母猪上树呢!”

“我就不信了,少了苏联这个臭鸡蛋,咱就做不了槽子糕?”

国使团驻地,所有人都在收拾着行装,学者们义愤填膺的痛骂苏联人的背信弃义,可是骂归骂,整个使团周围一个苏联人都没了,连那些平日在驻地附近探头探脑的特务都不见了踪迹,现在只能自己骂给自己听,过过嘴瘾罢了。

“唐毅呢?那个家伙去哪儿了?这都什么时候了,连个人影都看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