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七章 关外移民(2 / 2)

但是从政治上还是要彻底绝了满清东山再起的心思。谷</p>

那些原本生活在关内的满人,虽然改了汉姓,他们生活在人群中,跟汉人无异。</p>

董书恒也不打算为难普通的满人。除了原本的王宫贵族被集中送去劳动改造,锻炼了他们的生活技能之外。</p>

其他的满人现在都是复兴军治下普通的百姓。</p>

但是,关外一天不开发就会我有人想着跑到关外去重振大清。</p>

甚至市井中还有传言说当年多尔衮入关之前,在关外存放了一大笔金银珠宝。</p>

万一哪天满清被汉人赶走,还能够回到关外用这笔钱东山再起。</p>

董书恒知道这是无稽之谈。真的要是让他们败退到关外了,手头上即使有金银珠宝又有什么用处。</p>

货币是要流通才能够的产生价值的。</p>

没有人、没有物资,光有金银珠宝又有什么用处呢?</p>

董书恒相信无论什么时候,人才是最关键的。自己的土地自然要由自己人占领经营。</p>

利用这次黄河改道,董书恒成功地动员了几百万山东百姓迁移。</p>

为什么是从山东迁移百姓到关外?</p>

这个问题就像是历史上闯关东的百姓大都是山东人一样。</p>

历史上,清军入关之后,尤其是康乾时期,北方保持了的几十年的风调雨顺。</p>

尤其是在山东地区,更是年年丰收。</p>

那时候的百姓就是那样的朴素,能够吃饱饭就要多生孩子。</p>

这样到了嘉庆年间仅山东一地的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三千多万。</p>

以现在的农业生产效率,这么多的人口自然是养不活的。</p>

另外太平军作乱对山东地区的波及并不深。</p>

所以董书恒在控制山东之后就发现了这里的人口数量真的很大。</p>

之前董书恒吸收的移民大都是安徽、河南的流民。</p>

山东过来的百姓并不多,这就让山东依然是十分拥挤。</p>

另外,山东地区与辽东地区隔海相望,相互之间也仅仅隔了一道窄窄的海峡而已。</p>

历史上,山东和辽东有时候还是放在一个行政区域之内的。</p>

还有,山东的气候虽然没有关外那么寒冷,但是也相差不远。</p>

因此,董书恒才决定从山东大规模移民关外。</p>

经过了的一年多的努力,现在成功在关外扎下根来的百姓已经达到了五百多万。</p>

加上移民到远东、月湖地区的人口。</p>

这几年时间,从山东移民出去的人口已经过了千万。</p>

但是这还没有达到董书恒的目标。</p>

关外的人口的吸纳量还是很大的。</p>

即使是不想过度地开发,保留大量处女地的情况下。</p>

最少也要有两三千万的人口的才能够让关外有一个发展的基础。</p>

董书恒从海参崴出发转为走陆路,在骑兵的护卫下一路向西,赶往吉林行省吉林府。</p>

这座城市在原本吉林将军府驻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p>

原本就是一座府城,有一定城市的基础,周围的土地也都是极为肥沃的土地。</p>

很多第一批的移民的土地就在这个地方安家。</p>

按照每家百亩的标准。这些山东来的移民一到这里就成了他们原本羡慕的小地主。</p>

不过当他们看到了自己家的地,这些人又有些无奈。</p>

因为分给他们的土地全都是生地。还好官府给了他们一年的口粮。</p>

山东人都是能吃苦的,既然是自家的土地,那就要好好地整一整。</p>

在这里的每十五户人家分成一个屯。掌控着周围近两千亩土地。</p>

五个屯组成一个自然村,由官府派人管理。</p>

十个村子组成一个小镇,设置一个镇公所。在镇上还有一些公共设施。</p>

吉林这里的土地被一些低矮的山岭切割开来,这样分配刚好能够填补这些山岭之间的空缺。</p>

官府分配的土地都是的靠近河流湖泊的,并不愁灌溉。</p>

这也就是他们第一批移民,那些晚来的移民分到土地的位置就没有那么好了。</p>

吉林府蛟河县松江镇位于松花江畔。</p>

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水流充沛,两岸的土地肥沃。</p>

松江镇的西边是老爷岭,南边就是松花江,蛟河自蛟河县城由北向南汇入松花江。</p>

这是一个标准的移民镇,十村五十屯,一共七百五十户农户,口五千余人。在镇子上还生活一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镇民。</p>

李岩松一家就就居住在永兴村的石上屯。</p>

今年是他们这个屯子,也是的整个镇子第一次秋收。</p>

来到这里的第一年他们都没有赶上春耕的时间。</p>

李岩松有打猎的手艺,第一年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就带着屯子里的人在分给他们土地上打猎补充了不好的物资。</p>

后来村子里将他发展成了民兵,任命他为屯长。</p>

李岩松分到了一把燧发枪。</p>

手中有枪,心中不慌。有了枪后,李岩松带着屯子里的青壮进了山中,带回了大量的猎物。</p>

皮毛送到镇上能换到钱,肉食都进了屯民的腹中。</p>

开垦的工作很繁重,光靠官府救济的粮食,只能勉强裹腹而已。</p>

有了李岩松的带头,石上屯的移民生活的比周围的屯子都要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