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硬骨头(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战争是最难以预测的力量对抗,因此指挥战争的首要原则就是因地制宜,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一是知己知彼,二是天时地利人和。对任何军队来说,这都是通往胜利的不二法门。</p>

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志愿军要想以弱克强,必须严格遵守战争的基本原则。</p>

黄峙博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一点。</p>

在制订战役计划的时候,黄峙博几乎把所有工作交给了参谋,唯独在选择主攻方向的时候亲自操刀。</p>

当时,对黄峙博的选择持异议的人不在少数。</p>

反对声,主要来自陆军主力集团军的指挥官,特别是第三十九集团军的中高级军官。</p>

在他们看来,第三十九集团军是货真价实的重装集团军,在兵力规模上相当于两个美国陆军师,超过了中国陆军的所有野战集团军,不但拥有全军唯一的坦克师,还有一个装甲师与一个机械化步兵师,是中国陆军中唯一拥有三个满员甲级主力师的集团军,此外还有两个独立装甲旅与一个独立炮兵旅。如此强大的战斗力,只有在合适的战场上才能发挥出来,而朝鲜西部平原就是最合适的战场。</p>

受此影响,第三十九集团军一直坚持在西线开打,重点打击美军的第三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即便不能做到全歼两个美军师,也有希望歼灭其中一个。如果能够得到支持,比如让第六十五集团军协同作战,也不是没有希望全歼两个美军师。</p>

显然,这是大陆军主义产生的典型作战思想。</p>

在这些陆军官兵眼里,似乎只要有足够强大的装甲力量,有没有空中掩护都一样,强大的陆军能解决一切问题。</p>

严格说来,也不能完全怪责大陆军主义。</p>

早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海湾战争之后,中队从上到下就认识到,战争主角已经是空中力量,再强大的陆军在战争中,也只是地面占领者,而不是战争主导者。没有强大的空中力量,陆军绝对会一败涂地。</p>

这个深刻的认识,在很大的程度上推动了中队的现代化改革。</p>

在随后的几年之内,中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了进行改革开放后的第二次大规模裁员之外,还相继从俄罗斯引进了包括su27sksu30mkk战斗机s300道尔m1防空系统现代级驱逐舰与636型潜艇在内的众多现代化武器装备,并且先后完成了j11j10战斗机kj2000kj200预警机052驱逐舰与039型潜艇等国产武器装备的研制与生产工作,在短短十多年内,把中队的现代化程度一举提升了三十年,完成了跨代式飞跃。</p>

在陆军主导的情况下,如果没有陆军的支持,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军事改革成果。</p>

事实上,正是陆军在积极推动军事改革。只是在坚持本土防御战略的情况下,陆军仍然是绝对主力,空军海军与二炮只是对陆军的有力补充,而不是像崇拜进攻战略的美军那样取代陆军。</p>

志愿军地面部队在这个时候跟黄峙博唱反调,归根结底还是与黄峙博本人有关。</p>

打了一个多月,空军与海军出够了风头,连没有正式参战的二炮都派遣技术官兵,在二线战场上做出了突出贡献,唯独只有陆军特别是正规部队,一直没有获得上场机会,还被黄峙博一再推迟入朝时间。</p>

显然,陆军官兵非常不满。</p>

因为不敢直接顶撞黄峙博,所以只能在别的地方发泄,比如在策划战役行动时,通过合理方式表达不满情绪。</p>

可惜的是,黄峙博不是那种通情达理的司令官。</p>

在做出决定后,别说作战部队的军官,连司令部的参谋也无法影响他。</p>

黄峙博选择在东线开打,而且以咸兴为主要突击方向,除了猛击联军防御最薄弱的蜂腰部之外,就是盖马高原更利于大部队隐蔽。</p>

第一次地面战役的成败不在于投入多少兵力,也不在于消灭多少敌人,而是能否达到战役的突然性,即在联军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发起进攻,迅速取得突破,从而一举扭转战场态势,让联军不得不按照志愿军的节奏打。</p>

只要掌握了主动权,接下来怎么打,都不是问题。</p>

从理论上讲,黄峙博充分利用了地利。</p>

战斗开始后,黄峙博的选择立即得到证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