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谈备战(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地面部队的表现非常突出,打了不少漂亮仗,可是只要到了白天,就很难发起进攻,甚至难以组织有效防御。关键就是,志愿军没有制空权,地面部队很难在联军的空中打击下活动。</p>

按照志愿军的评估,如果有制空权,哪怕是有限制空权,地面部队的伤亡数字也能减少四成。</p>

要想打好第二次战役,必须争取夺回制空权。</p>

可惜的是,志愿军无法获得足够多的先进战斗机。</p>

开战前,中国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中,以j10j1127sk30fb为代表的第三代战斗机的总装备量在一千架左右,其中八百架已经调配给志愿军,剩下的两百架是保证国土防空的必要数量。</p>

也就是说,志愿军只能依靠国内飞机制造企业。</p>

两个月内,成飞沈飞与西飞能生产多少战斗机</p>

拿成飞的j10来说,即便两条生产线全速运转,月产量也不会超过两百架。战前,成飞只有一条j10的生产线,而且长期维持在基本运转状态,即在保证基本产线工人的条件下所达到的最低产能,本o}}。大概月产量只有五架,即便加班加点,月产量最多达到十架。要想提高产线产能,首先得招聘更多的工人,然后得对工人进行基本培训,至于建造第二条战斗机生产线,更需要时间,肯定无法在两个月内让生产线达到最大产能。在战争动员下,也需要大概半年甚至一年才能实现,而中国没有进行战争动员,也不可能进行战争动员,提高军事产能自然更加困难。</p>

j10如此,其他先进战斗机的情况也差不多。</p>

事实上,即便产能上去了,这些第三代战斗机也很难让志愿军夺回制空权。</p>

在不考虑使用电磁武器的情况下,志愿军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制信息权,没有一种足以对抗f22a的制空战斗机。如果使用第三代战斗机,只能以数量取胜,而志愿军空军的规模肯定无法超过联军。</p>

能解决问题的,只有还在试飞的j20。</p>

可惜的是,这种被寄予厚望的战斗机,最快也要到二零一五年才能完成试飞,量产更是几年后的事情了。</p>

按照总参谋部的安排,到十月六日,也就是地面部队补充到位的时候,志愿军最多能获得一百二十架战斗机,其中八十架是j10与j11b,因此到时志愿军的制空战斗机数量在一百架左右。</p>

这个数量,肯定不足以挑战联军的制空权。</p>

为了获得更多的战斗机,黄峙博专门安排母祁铁回到北京,联系各大军区,想方设法的从其他部队借调战斗机。</p>

母祁铁尽了全力,可收效并不大。</p>

为了支援志愿军,其他部队已经把编制压到极限,一些航空团只有几架用来应景的战斗机,还有一些部队甚至暂时撤消编制,把飞行员安排到训练部队,去飞教练机了。就算其他部队的指挥官给黄峙博面子,最多能借来一二十架战斗机。</p>

显然,志愿军也需要时间,才能组织起第二次战役所需兵力。</p>

既然如此,谈判就显得至关重要了。</p>

黄峙博没有亲自参与谈判,而是把具体工作交给了杨禹方。为了应景,人民军派遣了一名少将充当谈判团最高代表。</p>

这也可以理解,志愿军是客,人民军是主。在朝鲜的基本国家利益上,自然应该由人民军出头,志愿军只是协助人民军作战,也就只是协助人民军进行谈判,没有必要抢风头。</p>

重要的是,这只是初期谈判。</p>

如果真有希望结束战争,志愿军就应该唱主角,至少应该派遣一名将军担任谈判团的最高代表。</p>

黄峙博没让戚凯威参加谈判,因为他得负责拟定第二次战役的作战计划。</p>

事实上,当时参加谈判的志愿军代表,几乎都是没有多少事的参谋军官,其中就有牧浩洋少校。</p>

作为技术代表,陆雯也参加了谈判。</p>

月一日凌晨,志愿军与人民军谈判代表团离开咸州,前往泉城里。</p>

因为泉城里在联军的实际控制之下,所以谈判会场由联军准备,联军谈判代表在九月三十日夜间就已到达。</p>

七点三十分,双方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商议谈判内容。</p>

与陆雯预料的一样,联军明确提出在交战中限制使用电磁武器,并且列举出了理由。作为谈判内容,志愿军无法拒绝联军的要求,只是也没有理由完全接受联军的意见,即不再使用电磁武器。</p>

当然,这不是主要谈判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