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竭尽全力(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在第六十五集团军攻打高城的战斗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p>

在顺风顺水的时候,韩军打得很勇猛,可是只要战况不利,韩军崩溃的速度往往比志愿军指挥官预料的还要快。</p>

显然,西线战场上的韩军好不到哪里去。</p>

可以说,黄峙博的这个判断非常准确。</p>

虽然驻守平壤的韩军多达十四万,而且随着联军收缩防线,兵力还会增加,但是在西线战场上唱主角的是美军,而且在第一次战役之后,为了稳住东线,联军把韩军的几支精锐部队都派了过去。</p>

也就是说,留在西线的,几乎都是韩军的预备役部队。</p>

要是打出气势来,用一个师打下平壤也不是件奇怪的事情。</p>

当然,黄峙博并没指望用一个师打下平壤,他的目的很简单:用积极主动的进攻牵制住平壤的韩军,减轻第四十七集团军的压力。</p>

此外,在第十三集团军参战后,第四十七集团军能把更多的兵力用在北面防线上。</p>

只是,这个部署非常大胆。</p>

要知道,如果第四十七集团军没能顶住第四步兵师,又没能牵制住平壤守军,美军的两个主力师就能从平壤突围,而在平壤南面,第三十九集团军不见得能迅速打下石潭里,美军就能一路向南,在两天甚至一天内到达平山,集中兵力攻打第五十四集团军,然后从平山突围。</p>

没有必要怀疑黄峙博的胆魄,能有一口气吃下四个美军师的胆量,绝对不缺乏魄力。</p>

问题是,在关系到战役成败的问题上,黄峙博也不愿意承担太大的风险,所以在向第四十七集团军增派了一个师之后,黄峙博把重点放到了正面战场上。阻止美军突围的最好办法不是被动防御,而是牵制住美军的突围速度,让美军不得不把更多的兵力用在其他地方,比如应付志愿军的进攻部队。</p>

问题是,打到这个时候,黄峙博手里只有两个步兵师了。</p>

要知道,第十三集团军与第十六集团军都只有两个师。</p>

两个师,能做什么</p>

用在正面战场上,即协助第二十四集团军的话,恐怕什么用也没有。</p>

打了两天,第三步兵师的防线仍然固若金汤,第二十四集团军在付出了巨大代价后,仍然没能取得有效突破。可以说,第二十四集团军的最大贡献,只是让第三步兵师不得不集中兵力守卫防线。</p>

在美军完善的防御体系面前,兵力解决不了问题。</p>

加强正面进攻无济于事,也就只能在侧翼想办法。</p>

按照黄峙博的安排,这两个步兵师分别从德川与孟山南下,并行展开后,向第四步兵师的后卫部队发起突击。</p>

虽然只是两个步兵师,突击能力非常有限,但是黄峙博的命令很清楚,即突击行动必须坚决果断,不要与小股美军纠缠,突击的最终目的是到达平壤,与第四十七集团军会师,以此迫使第四步兵师在后方战线上展开。</p>

对于突围部队来说,在后方战线上展开兵力,绝对是一场灾难。</p>

暂且不说志愿军的突击能否歼灭第四步兵师,只要被迫在后方展开,第四步兵师就将丧失突围的首要因素:时间。</p>

在后勤保障已经被切断的情况下,多耽搁一个小时,意味着突围的希望减少一分。</p>

更重要的是,这不但关系到第四步兵师的存亡,也关系到第三步兵师的存亡。</p>

如果第四步兵师不能及时突破第四十七集团军的防线,打通从平壤到开城的公路,那么第三步兵师肯定会在志愿军之前耗光弹药。</p>

</p>

没有作战物资,美军别说突围,能够体面的向志愿军投降就很不错了。</p>

要知道,就在上个月,第一陆战师就因为耗光了弹药物资,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整体向志愿军投降。</p>

做出这个安排后,黄峙博也几乎用光了预备队。</p>

当时,还能调动的只有入朝后还没有参加过战斗的第44空降师。作为纯步兵部队,空降师在地面战场上的突击能力连步兵都比不上,几乎没有参加后面战斗的能力,最多帮助前线部队守卫后勤补给线。</p>

只是,这些兵力足以吃下两个建制还算完整的美国陆军师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