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点燃导火索(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日本也没有退缩,针锋相对的派去了潜艇与反潜巡逻机。</p>

只是,这些对抗全在台面下进行,双方都没有大肆声张。</p>

为什么要这么做钱德勒非常清楚。</p>

在局势恶化到必须用战争来解决问题之前,中日都缺乏必胜的信心,或者都认为能够通过非战争的方式获得更多利益。更重要的是,军事层面上的秘密对抗,并没有涉及到双方的核心利益。</p>

中国大搞军事现代化,已经使台海局势恶化。</p>

早在二零一六年,刚当选的台湾总本o统李明奎就不顾退居二线的刘俊实反对,提出新的军火采购案,包括拿二百四十亿美元从美国采购一百六十架f35a战斗机,并且重新提出采购常规潜艇。</p>

中队在舟山群岛搞联合登陆演习,让台湾当局认为这是在针对台海。</p>

结果是,四月份的时候,台湾副总统罗秉宽以校友身份回到耶鲁大学,趁此机会与包括钱德勒在内的美国高官会晤,正式提出新的军备采购计划,除了f35a战斗机与常规潜艇,还提出购买美军退役的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并且花巨资为这些巡洋舰配备海基反导系统。</p>

因为美国没有拒绝罗秉宽入境,所以中国还临时撤走了驻美大使。</p>

台湾如此积极,自然不需要日本大动干戈了。</p>

站在日本的立场上,只要台海问题激化,中国就不能盯住东海,必须花更多的精力去解决台海问题。</p>

事实上,中国也是这么做的。</p>

比如在情报船事件后,中国的克制态度,就被认为是中国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台海危机的直接表现。</p>

问题是,中国会在东海问题上退让吗</p>

说得更直接一点,台海危机能与东海争端分开吗</p>

有点远见的政治家都应该知道,台海与东海是分不开的,两件事具有内在关联,中国不可能单独解决任何一个问题。</p>

毫无疑问,中国的国家领导人很有远见。</p>

只要中国下定决心,而且具备了足够的军事力量,就会同时解决两个问题。</p>

决心上不成问题,中国绝对不会允许国家分裂。</p>

至于军事力量,在第二次朝鲜战争中,中国空军与海军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陆军更加不用多说。</p>

</p>

对中国的国家领导人来说,需要的只是一个解决问题的理由。</p>

虽然从根本上讲,这个理由主要在台湾,而不是在钓鱼岛。只要中国坚持宣称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不管日本占领了多久,中国都有理由在时机成熟的时候采取行动,把钓鱼岛夺回来。但是只要钓鱼岛问题恶化,发展到兵戎相见的地步,中国当局就会考虑同时着手解决台海问题。</p>

退一万步,即便中国不在台海出手,日本也会让中国出手。</p>

认清这一点后,钱德勒要做的事情就简单了。</p>

比如,在双方有争议的海域,干掉一艘中国潜艇或者干掉一艘日本潜艇,或者同时干掉双方的潜艇。</p>

反正,只要让双方认为是对方干的,就算点燃了战争的导火索。</p>

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八日,这个机会到来了。</p>

因为执行任务的秘密潜艇发回来的消息非常简短,所以钱德勒不大清楚实际情况,只能肯定,事发地点有一艘中国海军的常规潜艇,还有一艘日本海上自卫队的潜艇,而那艘弗吉尼亚级潜艇分别向这两艘潜艇各发射了一条特别制造的鱼雷,并且先后听到了两次较为明显的爆炸声。</p>

也就是说,这两艘潜艇很有可能都被鱼雷击沉了。</p>

更重要的是,这两艘潜艇在沉没前都没来得及浮上海面,也就没有可能发出消息。即便使用了通信浮标,发出的信号也受到了那架ec135的干扰。短期内,中日双方都不可能搞清楚事件的真相。</p>

要不了多久,双方就会剑拔弩张,在东海干上一架。</p>

钱德勒没有耽搁时间,他得立即向麦克米伦汇报情况,然后让总统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适当的行动,使局势恶化。</p>

在钱德勒看来,中日离爆发战争只差一步。</p>

只要任何一方向前迈出一步,而不是双方都以克制的态度处理这件事情,战争就会在真相浮上水面之前爆发。</p>

战争爆发后,真相就不重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