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力挽狂澜(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无法与中国辑经济复苏相提并论。</p>

对具本企业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没有机会进入军火行业。</p>

没法进入最关键的领域,日本企业很难在美国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无法借此带动国内经济复苏。</p>

事实上,这正是日本遇到的问题。</p>

到二零一八年,日本经济才稍微好转,远远谈不上复苏。按照经济学家预测,如果日本企业无法拓展海外市场,在主要的消费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日本经济将在未来十年之内处于缓慢发展状态。</p>

这还不是最危言耸听的预言。</p>

在一些经济学家看来,中美两国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时候,都十分重视本国企业,而且以各种方式椎行保护政策。比如在采购加油机的时候,美国空军把性价比最优的空客方案排除在外,选择了并不十分理想的波音方案。在bx项目中,美国空军也把与欧洲多家军火企业合作的诺思罗普公司排除在外,重点支持由波音罗马与雷锡恩公司组成的团队。中国也不例外,在国内民航市场重点推广国产支线客机,明确规定政府只能采购国产车辆,把民营车企的税率降到百分之十三,为进军成品油炼化与销售市场的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这些政策无一例外的都是在保护本国企业。</p>

这些政策,必然导致两个最大的经济体走向封闭。</p>

虽然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封闭的经济体很难获得强大的竞争力,但是从国家竞争的角度出发,经济上的自我保护政策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核心竞争力,并且给竞争对手最少的发展机会。</p>

只是,受害的不仅仅有竞争对手口</p>

在这轮经济大潮中,最大的受害者,正是像日本这类依靠进出口贸易的国家。</p>

当然,遇到麻烦的不仅仅有日本,还有欧洲的德国。</p>

与日本一样,德国也是一个高度依赖进出口贸易的国家。在金融危机期间,德国能够成为欧州地区唯一的资产净负债为正的国家,靠的就是其强大的高端竞争力。在此期间,德国甚至一度夺回全球最大出口国的桂冠。</p>

只是,与日本相比,德国的处境好得多。</p>

在不济,德国也能依靠欧盟一体化并且与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强国共同推进一体化来占领欧洲市场,并且从欧洲市场获得足够的利润,支持其本国企业发展壮大,再拓展其他地区的市场。</p>

日本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因为日本没有一个可以依托的大型市场。</p>

从战略格局上看,日本处在中国与美国之间,成为了中美对抗的夹心层。</p>

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依附于美国,二是倒向中国。</p>

不管日本的政客学者民众怎么看待这个局面,在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之前,日本都不可能与中国合作。可是反过来看,就算中国超越了美国,日本就能与中国合作吗</p>

作为美国的盟国,而且是一个没有多少发言权的盟国,日本没有别的选择。</p>

对日本的政治家来说,只能继续依附美国,只是在依附方式上,日本必须做出正确明智的决策。</p>

充当美国的马前卒,只能使日本的处境继续恶化。</p>

这不仅仅是小林光一的认识,也是所有还算理智的日本内阁大臣的认识。</p>

这次内阁会议.只得出了一个结论:日本应该尽可能的避免与中国发生军事冲突,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必须争取从美国获得尽可能多的援助,并且竭力控制冲突规模,降低日本遭受的损失,以免酿成地区战争。</p>

会议结束后,.卜林光一给正在东南亚巡回访问的外务省大臣长谷川静弘打了电话,让他立即结束在吉隆坡的访问,赶紧飞往北京,与首相特使的身份与中国国家领导人会晤,商讨解决东海事端。</p>

此时,东海局面已经快要失控了。</p>

双方的军事对峙愈演愈烈,摩擦行为越来越多,只要有一名战斗机飞行员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或者是哪艘战舰上的武器军官精神崩溃,都有可能演变成军事冲突,让谈判磋商化为泡影。</p>

</p>

只是,需要小林光一应付的.还有留在东京等待消息的钱德勒。</p>

因为长谷川静乒要八个小时后才能到达北京,所以小林光一没有急着找钱德勒,而是在会议结束八个小时之后,才让喜田多一郎出面,把钱德勒请到首相府,表明了日本在处置这件事情上的基本立场。</p>

这个时候,长谷川静弘已经到达北京,见到了前来迎接他的黎平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