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一枚导弹(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虽然按照标准反导拦截战术,应该用两枚防空导弹拦截一枚反舰导弹,但是在反舰导弹多得多的情况下,只能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拦截。</p>

照此计算,标准2的命中率不到百分之七十,与宣称的百分之九十五相去甚远。</p>

相对而言,反导作战的关键在中程拦截上,即离舰队四十到二十公里之间。</p>

在这个区域内,两艘防空驱逐舰与四艘高波级驱逐舰都能投入战斗,再近一点的话连村雨级也能参战。</p>

不管怎么说,参战的战舰越多,火力通道就越多,能够同时拦截的目标也就越多。</p>

更重要的是,只要反舰导弹逼近到二十公里之内,舰队就很有可能失去最后的机会,因为中国海军没有理由不为部分反舰导弹安装电磁战斗部。</p>

哪怕只有一枚安装了电磁战斗部的反舰导弹成功突破中层防空网,在离舰队二十公里之内引爆,后果都难以想像。</p>

事实证明,这个判断没有错。</p>

十艘驱逐舰在一分半钟内发射了三百多枚先进海麻雀与上百枚海麻雀,对来袭反舰导弹进行了超饱和拦截。</p>

要知道,反舰导弹不是同时到达的,飞在最前面的因为遭到了远程防空导弹拦截,所以首先逼近舰队的反舰导弹并不多,总共也就两百多枚,大概有半数反舰导弹在后方,离舰队还有五十公里以上。</p>

用接近五百枚防空导弹拦截两百多枚反舰导弹,绝对是超饱和拦截。</p>

问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同时发射这么多防空导弹,必然导致作战效率降低。</p>

虽然发射不是问题,mk41垂直发射系统能以每秒一枚的速度发射防空导弹,一分半钟足够把战舰上的所有防空导弹发射出去,但是战舰上的火控通道非常有限,只能同时把大批导弹引导到某个方向上,然后由防空导弹自行作战。</p>

从理论上讲,这不是什么大问题。</p>

先进海麻雀有主动雷达引导头,具有很强的自主作战能力,发射前只需要获取目标的大致信息,比如来袭方向。</p>

可是要想提高导弹的作战效率,就得提供精确引导。</p>

结果就是,超饱和拦截仍然没能击落全部反舰导弹,最终还是有二十多枚反舰导弹成功突破了舰队的中层防空网。</p>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绝对是一场灾难。</p>

六点十五分,清晨的第一缕曙光出现在海面上的时候,第一枚c806在离舰队旗舰足柄号大约十五公里处引爆。</p>

导弹上配备的不是半穿甲战斗部,而是电磁战斗部。</p>

当时,第三护卫群里的十艘战舰中,至少有六艘在离爆炸点二十公里以内,另外四艘离爆炸点都不到三十五公里。</p>

仅此一枚导弹,就彻底毁灭了第三护卫群的生还希望。</p>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这次攻击中,中国海航首次大规模使用携带了电磁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大概占到了总量的三分之一。</p>

也就是说,至少有二百八十枚反舰导弹携带了电磁战斗部。</p>

更重要的是,这些导弹没有单独反射,而是混在了导弹群里。因为只更换了战斗部,所以信号特征与其他反舰导弹完全一样。在进行反导拦截的时候,日本战舰不可能对来袭反舰导弹进行区分,也就不可能重点拦截携带了电磁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只要有一枚反舰导弹突破了中层防空网,就能为后面的反舰导弹打开突破口。用导弹攻击瘫痪在海面上的战舰,不比打靶困难多少。</p>

要知道,日本战舰不具备电磁对抗能力。</p>

即便拥有电磁对抗能力,日本战舰也不可能幸免,因为在电磁干扰下,战舰上的雷达肯定会失灵,而仅仅依靠末端拦截系统,任何一支舰队都不可能抵挡住数百枚反舰导弹的集中攻击。</p>

当然,中国海航到底使用了多少枚携带电磁战斗部的反舰导弹也存在疑问。</p>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中国海航使用了足够多的这类导弹,就没有必要动用太多的反舰导弹,因为完全可以让携带了电磁战斗部的反舰导弹在前方开路,使第三护卫群的外层与中层防空网瘫痪,反舰导弹只需要面对末段拦截系统。按照十枚导弹对付一艘战舰计算,一百枚反舰导弹就足够了。</p>

不管怎么说,反舰导弹不是纸糊的,c806在国际市场上的单价高达一千五百万元。</p>

多用数百枚反舰导弹,意味着多出数十亿元的战争开支。</p>

以当时的情况,在八百四十枚反舰导弹中,肯定只有极少数配备了电磁战斗部,而且都在导弹群的最前端。</p>

从战后公布的一些资料来看,当时中国空军与海军对电磁武器的需求量非常大,仅战斗机在空战中消耗的电磁弹药就超过了五千枚,而在第二次朝鲜战争后,电磁武器的年产量不会超过一千五百枚,所以当时能够用在反舰导弹上的电磁弹头肯定数量有限,反而是量产的反舰导弹数量充足。</p>

当然,在战场上,一枚电磁弹头产生的效用,就足够了。</p>

好看的尽在,告诉您的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