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潜艇的盛宴(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海面下,经过两个小时的耐心等待,曲少丰终于确定是虚惊一场。</p>

两点半左右,曲少丰突然终止了已经启动的攻击程序,因为侧舷被动声纳截获了三个可疑信号。</p>

转为反潜作战模式后,曲少丰让电鳐号放出了拖拽式声纳。</p>

虽然拖拽式声纳的探测距离比侧舷声纳阵远得多,能够截获更加微弱的信号,但是测向与测距能力比不上侧舷声纳阵,只能确定噪声源的大致方向。如果要精确锁定目标,还是得依靠侧舷声纳阵。</p>

可以说,潜艇上最重要的就是侧舷声纳阵。</p>

最近二十年来,潜艇声纳系统的发展方向就是高度重视侧舷声纳阵,甚至因此对潜艇的其他性能指标产生了影响。</p>

在电子技术相当的情况下,决定侧舷声纳阵性能的因素只有一个:线度。</p>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大小。</p>

一般情况下,攻击核潜艇的每一侧有两块或者三块声纳阵,而声纳阵的大小以及间隔距离直接决定了探测距离与精度。</p>

只有做得足够大而且隔得足够远,才能提高探测距离与精度。</p>

如此一来,世界各国的攻击核潜艇越造越大。比如美国海狼级的水下排水量就超过了一万吨。虽然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构成声纳阵的基本单元越做越小,意味着能够在更小的面积上布设更多的基本单元,但是声纳阵的部署间隔距离仍然受到艇长影响,结果是攻击核潜艇越来越细长。比如弗吉尼亚级的水下排水量比海狼级少了两千多吨,艇长却有增无减。</p>

事实上,侧舷声纳阵也是攻击核潜艇对常规潜艇的一大技术优势。</p>

受排水量与艇长限制,常规潜艇基本上没有安装侧舷声纳阵。虽然最近几年,世界各国都在新式常规潜艇上增添了侧舷声纳阵,比如中国海军的041型日本的苍龙级,但是受同样因素影响,常规潜艇侧舷声纳阵的探测能力远远比不上攻击核潜艇,很多时候得依靠精度差得多的拖拽式声纳。</p>

曲少丰精通潜艇战,因此他知道,即便拖拽式声纳发现了目标,最终还是得让侧舷声纳阵确定目标性质。</p>

为此,他对电鳐号的航向做了调整。</p>

只有确定了那三个可疑目标的性质之后,曲少丰才能决定是否攻击联合舰队,或者攻击日本潜艇。</p>

显然,这需要足够多的时间。</p>

对于航速仅为四节的潜艇来说,要确定数十公里外的情况,耗费的时间肯定比打一场空战多得多。</p>

正是离得太远,曲少丰才不得不让电鳐号使用拖拽式声纳。</p>

如果离得够近,早就搞清楚了那几艘潜艇的身份。</p>

三点过,电鳐号的拖拽式声纳截获了一段较为完整的噪声信号,随后与数据库里的信息进行对比,确认是一艘041型常规潜艇。</p>

曲少丰稍微松了口气。</p>

这不但意味着少了一个敌人,还意味着在必要的时候,能够与这艘潜艇协同作战。</p>

三点五十分,西北方向上的第二个噪声源也得到确定,同样是一艘041型,而且该艇离最近的日本战舰不到二十公里。</p>

显然,这艘潜艇早就潜伏在这里,只是一直没有获得偷袭机会。</p>

现在,还剩下最后一个可疑目标了,即东面大概五十公里外,在联合舰队东南方向上徘徊的一艘潜艇。</p>

四点二十分,声纳长确认那是一艘日本潜艇,而且很有可能是一艘亲潮级。</p>

这让曲少丰有点担心,因为这意味着,附近肯定有更多的日本潜艇,而且是性能更加先进的苍龙级。</p>

很明显,日本潜艇采用的是诱杀战术。</p>

在性能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最有效的战术就是拿出一艘潜艇当诱饵,让其他潜艇潜伏在附近,在敌艇攻击诱饵的时候出手。曲少丰还在常规潜艇上担任艇长的时候,就多次在军事演习中采用类似战术。</p>

只是,这也让曲少丰相信,日本潜艇没在联合舰队附近。</p>

分析之前的战斗就能发现,在进入东海之后,联合舰队一直以十六节的速度航行,而且持续航行了近十个小时。虽然常规潜艇的最大潜航速度在二十节左右,能够跟上舰队,但是以十六节航行,常规潜艇最多坚持几个小时。如果没有提前部署,常规潜艇就无法参与舰队作战。</p>

已经证明,联合舰队在凌晨的突击中负责佯攻,而不是主攻。</p>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很有可能只有不到一天的策划时间,根本来不及拿出完整的战术方案,也就无法提前部署潜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