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金狗(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采用后一种办法,还得避免国营企业介入,因为这也被认为是政府干预。</p>

在保护稀土资源上,隆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两年内,隆盛并购了国内三分之一的稀土开采企业,封存了数十座矿山。算上其他与政府密切合作的民营资源开采企业,到二零一九年底,已有三分之二的国内稀土矿封存。</p>

供应量减少,稀土资源的市场价格迅速攀升。</p>

到二零一九年底,稀土矿与稀有金属的价格已经是二零一四年的二十七倍,而且还在持续上涨,预计在二零二五年左右达到顶峰。</p>

更重要的是,中国封存稀土矿,迫使美国开始开采稀土资源。</p>

在美国产稀土矿与稀有金属的买家中,肯定有中国企业。</p>

当然,这些是政府与企业的大战略,也是资源领域的大战略,与丁兆民这样的基层工作者毫无关系。</p>

在朝鲜工作一年后,丁兆民接到了一个极为独特的任务。</p>

因为在此之前,他在地质研究院工作了十一年,所以成为了与军方进行秘密合作的理想人选。</p>

这个任务就是:在朝鲜寻找黄金。</p>

与稀有金属相比,黄金的战略价值更加重大。</p>

在工业领域,黄金的用途非常广泛。别的不说,电子产业每年要消耗大约一千五百吨黄金。</p>

当然,黄金的主要价值还是在金融领域。</p>

二零一四年的时候,中国的战略黄金储备仅有一千四百吨,而且其中八百吨还存放在美联储的地下金库里。</p>

虽然从二零一五年开始,中国逐年增加黄金储备,但是主要依靠国内开采,增长的速度非常缓慢。</p>

到二零一九年年底,储存在国内的战略黄金还不到一千六百吨。</p>

与庞大的经济规模相比,黄金储备明显偏低。要知道,美国的战略黄金储备在二零一九年超过了一万吨,法国有四千多吨,连日本都有近两千吨。如果以经济规模为准,中国的黄金储备至少应该达到三千五百吨。</p>

这样一来,不但需要加大国内资源的开采力度,还要在国外想办法。</p>

早在二零一五年,即隆盛集团在朝鲜发现了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铁矿之后,就有几位地质学家预测,朝鲜肯定有惊人的黄金储量。</p>

关键就是,这座金山到底在哪</p>

一年下来,丁兆民率领的地质勘探队伍跑遍了朝鲜的山山水水,仅是送回国内做深入研究的样本就有几十吨。</p>

努力不是没有回报,只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期。</p>

年初的时候,丁兆民就在平安南道的白山附近发现了一座金矿,勘明储量大概有二百五十吨,预测储量最多五百吨。</p>

这个发现,让丁兆民等勘探工作者领到了一笔极为丰厚的奖金。</p>

用这笔钱,丁兆民不但买了新房子,还让女儿进了西安最好的高中。</p>

只是,这点发现,远远解决不了问题。</p>

随后,丁兆民又找到了两座金矿,不过储量都不大。算上年初的发现,三座矿山的堪明储量不到六百吨,预测储量也只有一千吨左右。</p>

不过,这些发现坚定了地质学家的判断,即朝鲜肯定有一座没被发现的金山。</p>

为了鼓励丁兆民这样的地质勘探者,隆盛集团制订了极有诱惑力的奖金制度,如果能够发现一座储量在一千吨以上的金矿,丁兆民作为勘探队队长,能够一次性领到五百万元的奖金,而且在金矿开采期间,每年还有一百万的额外奖励。即便是其他人,丰厚的奖金也极具诱惑力。</p>

有奖励就有动力,所有中国人都在家里团年的时候,被别人称为金狗的几十名地质勘探者还在外忙碌。</p>

努力,总会有回报。</p>

吃完权且当着团年饭的方便面,丁兆民顶着风雪去了勘探工地。此时,他并不知道正在走向一座世界级的大金山。</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