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逃命(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相对而言,后勤保障的问题更加严峻。</p>

就算印度舰队干掉了中国舰队,夺取了制海权,也不可能保卫整条战略航线,更不可能驱逐中国海军的攻击核潜艇。随着战争升级,中国肯定会进行破交作战,让潜艇袭击从日本到印度的船队。</p>

后勤保障跟不上,日本军队就无法在印度作战。</p>

中岛俊夫还有点理智,知道不能卷入地面战争,而且这也是中国的底线。只要日本卷入地面战争,中国很有可能以此为由向日本宣战,在日本完成军事动员前,对日本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封锁,甚至轰炸日本本土。</p>

到这一步,就不是地区冲突,而是两个世界级大国的全面战争了。</p>

显然,只要发展成为全面战争,不管规模发展到哪种程度,日本都不可能取胜,因为中国有足以把日本摧毁十几遍的核武器。</p>

还好,印度总理也明白这个道理。</p>

只要发展成全面战争,中国不会只向日本开战,还会向印度开战。虽然同时向两个大国开战,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只要进行战争动员,中国就有能力在这场大规模战争中取胜。</p>

最终,中岛俊夫与印度总理都做出了让步。</p>

按照两人达成的协议,印度空军将向孟加拉湾沿岸地区增派一百五十架战斗机,协助舰队作战,日本则要尽快打通空中航线,派遣空军的战斗机参战。在此之间,关键任务是击败中国舰队。</p>

说得直接一点,在击败中国舰队之前,印度与日本都不需要做出更多的保证与承诺。</p>

说好这件事,中岛俊夫才给今井利村打了电话。</p>

印度总理也同时给海军与空军下达了命令,动用一切资源,协助舰队作战,击败来犯的中国舰队。</p>

只是,有那么容易击败中国舰队吗</p>

接到中岛俊夫打来的电话时,今井利村考虑的不是如何击败中国舰队,而是如何安全返回维沙卡帕特南。</p>

原因很简单,印度舰队转向返航时,所剩燃油仅能以最佳巡航速度航行二千五百公里。</p>

更倒霉的是,现在是六月底,北印度洋的季风刮向西南方向,因此印度舰队返航时必须侧风航行,耗油量将大大提高。</p>

考虑到季风的影响,印度舰队最多能够航行二千二百公里。</p>

显然,舰队去不了维沙卡帕特南,只能前往印度南部的某座港口,或者在孟加拉湾与印度海军的补给舰会合。</p>

</p>

这还不是最要紧的问题,中国舰队已经进入印度洋,危险随时会降临。</p>

中岛俊夫非常清楚,中国舰队绝对不会善罢甘休,肯定会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追上印度舰队,予以致命一击。</p>

如果中国舰队从龙目海峡南面出发,以全速前进,而印度舰队以十二节的经济巡航速度返航,那么再过几个小时,也就是二十九日天亮之前,双方的距离就将缩短到一千五百公里之内。</p>

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中国舰队有能力打击一千五百公里之外的目标。</p>

要知道,二十七日凌晨,布莱尔港遭到第二次轰炸时,中国舰队肯定在阿南巴斯群岛南面,不然不可能在当天晚上后进入爪哇海,更不可能在二十八日凌晨到达龙目海峡,截击支援舰队。果真如此,第二次轰炸布莱尔港时,中国舰队应该在两千多公里之外,舰载战斗机的作战半径远远超过标称的一千五百公里。</p>

今井利村只有两个选择。</p>

一是让舰队全速前进,与中国舰队保持距离,然后在二十个小时后,也就是二十九日夜间停泊在孟加拉湾南部海域,等待印度海军的补给舰赶来。二是继续保持现在的速度,依靠舰载战斗机击败来犯的中国战斗机。</p>

显然,两个选择都不够理想。</p>

舰队停下后,舰载战斗机的作战效率将大大降低,只能依靠印度空军提供掩护。即便不停下,舰载战斗机也不见得能够顶住中国舰队的攻击,因为印度航母上没有预警机,而印度空军的预警机根本赶不过来。</p>

权衡利弊之后,今井利村决定采用折中办法,而且也是他能想到的最好办法。</p>

舰队以二十二节的速度航行,预计在到达北纬十二度东经八十八度附近海域时耗光燃油,离印度本土大概八百公里。如果中国舰队全速追击,将在二十九日中午赶上。此时印度空军能为舰队提供掩护,日本空军出动的四架e3g也能参战,弥补舰队缺乏预警机的致命缺陷。</p>

印度舰队不是在撤退,而是在逃命。</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