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立场(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归根结底,牧浩洋的建军思想是从国家总体战略出发,军事建设为国家战略服务,因此军队没有主导权。基于这个判断,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确实没有必要太快,因为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之内,中国没有能力与美国争夺全球霸权,至少要到二零四五年之后,才有资格挑战美国。在此之前,中国海军的主要使命就是保卫本土以及战略航线,而不是到远离本土的地方与美军作战。显然,保持一支精干的海军队伍,更有利于长远发展,也更能集中力量办大事。</p>

腾耀辉的观点完全相反,在他看来,海军应该影响国家战略。</p>

准确的说,由海军决定扩张速度,因此只要有一支足够强大的海军,就能加快对外扩张的步伐,也就能影响国家战略。没有实力自然办不了大事,只有具备了实力,才有资格挑战强大的对手,在更加广泛的范围之内捍卫国家利益,而不是龟缩在家门口,争夺一些无关痛痒的小利。由此出发,自然应该尽快扩大海军规模,打造具备全球作战能力的舰队,从而获得全球影响力。</p>

这下,问题出来了。</p>

只要牧浩洋还在负责海军装备建设,腾耀辉就无法打造理想的大舰队,也就无法实现他的人生理想。</p>

结果就是,腾耀辉必须想办法让牧浩洋离开总参谋部。</p>

在个人感情上,牧浩洋有点愤怒,因为他觉得被腾耀辉耍了,或者说被腾耀辉暗地里算计了。</p>

可是换个角度,牧浩洋不得不承认,也许腾耀辉是对的。</p>

海军的基本职责是捍卫国家安全,拒敌于国门之外,如果连这个职责都尽不到,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p>

面对现实威胁,腾耀辉的主张并不过分。</p>

这一点,在二部提供的情报中反映得非常明显,外部威胁迫使中国必须尽快打造一支超越了所有威胁的舰队。</p>

现在的威胁,不止是来自日本也不止是来自印度,而是来自日本与印度。</p>

按照二部提供的情报,日本已经把造舰计划提前了五年,将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造三艘大型核动力航母,而且计划在二零三零年动工建造第一艘攻击核潜艇,其他战舰的建造安排也将相应提前。</p>

虽然日本暂时还没有制造核武器的计划,但是二部已经提到,只要日本突破了无核三原则,动工建造核动力舰艇,那么制造核武器就只是迟早的事情了。以日本掌握的核技术水平,以及储备的核原料,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日本能够在半年之内制造出第一枚具备实战能力的核弹头。</p>

必须承认,二部的评估相当保守。</p>

早在二十多年前,就有日本官员宣称,日本能在一个月内制造出原子弹,并且研制出射程在一千公里以上的弹道导弹。即便存在夸大成分,也不应该怀疑日本的技术水平。最重要的是,日本储备的核原料,足够制造上千枚核弹头。限制日本制造核武器的不是技术,而是政治。</p>

即便不考虑核问题,日本大力扩军的威胁仍然非常致命。</p>

如果二部提供的情报没有错,最迟到二零三七年,日本将拥有四艘大型航母,战舰的总吨位超过一百万吨,拥有各类作战飞机近两千架,甚至有可能获得航程在三千公里以上的轰炸机。虽然日本地面部队的扩充速度并不快,但是决定胜负的是海军与空军,而日本正在这方面奋起直追。</p>

与日本相比,印度的扩军速度稍微慢一些,但是更有威胁。</p>

按照二部提供的情报,印度将从日本购买两艘大型航母,其中很有可能包括现役的赤城号。果真如此的话,印度海军将在二零三五年左右恢复元气,获得挑战中国海军,夺回印度洋制海权的基本实力。此外,印度还打算采购更多的新式战斗机,甚至准备与日本共同研制第五代战斗机。</p>

与日本相比,印度的最大威胁来自核武器。</p>

虽然二部已经证实,在战争结束之前,印度已经丧失所有核弹头,但是没有丧失研制核武器的能力,而且印度具有研制核武器的经验,只要基础设施得到恢复,印度有能力在两到三年内制造出核弹头。</p>

如果仅仅面对一个敌人,问题还不到。</p>

致命的是,有足够多的迹象表明,印度与日本的同盟关闭不但没有破裂,反而变得更加紧密。此外,随着美国出面干预,很有可能成为印度与日本全面同盟的催化剂,而且将以主导者的身份,决定印度与日本的未来。</p>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再次爆发战争,美国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p>

即便美国不会介入战争,也会成为战争的策源地,而且会选择在对美国最有利的时候发动战争。</p>

</p>

如此现实的威胁,还有什么理由不进行扩军备战,不把海军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上。</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