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大国实力(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cz6还将进行三次发射,把另外三个舱段送入近地轨道,组装成总质量为一百五十吨的载人登月火箭。如果一切顺利,载人登月火箭将在七天后到达绕月轨道,最迟在四月二十日,完成登月壮举。</p>

</p>

第一批登月宇航员有四人,其中三人将登上月球,一人留守轨道舱。</p>

这个人数,比阿波罗多了一个。</p>

三名登月宇航员除了象征性的登上月球,插上中国国旗之外,还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月球上逗留三天,对登月着陆点进行科学考察,获取建立月球基地的数据,并且带回供科学家研究的岩石样本。</p>

完成第一步后,后面的登月行动将以商业运作为主。</p>

按照中国官方公布的消息,在二零三一年与二零三二年,将再次登月,对月球基地的另外两个选址进行实地考察。完成了前期勘探与考察工作之后,将在二零三四年发射第一套基地建设设备。</p>

当然,开采氦3没有这么容易。</p>

虽然所有开采设备都自动运行,不需要人员在现场操控,但是需要人员处理一些机器无法完成的工作,比如进行地质考察等等。为此在正式开采氦3之前,还要在月球上建立供人员生活与工作的基础设施。因为从地球运送物资到月球非常昂贵,所以还需要建立一整套的工业基础设施。比如,在月球建立电解水工厂,为返程的运载火箭提供燃料,并且为常驻人员提供生活用水。</p>

最快要到二零四零年,才能从月球运回第一批氦3。</p>

必须承认,从工程量上看,这个进度非常惊人,商业化运作的效率,肯定比政府项目高得多。</p>

只要有利可图,商人就会跟时间赛跑。</p>

与载人登月项目同期进行的,还有影响更加久远的深空宇航项目。</p>

二零二九年十月,在cz6的第四次正式发射中,中国的第一枚火星探测火箭离开了地球空前,踏上了飞往火星的遥远旅途。</p>

由此,中国成为了第四个进行火星探测的国家地区。</p>

在此之前,美国苏联俄罗斯与欧盟都向火星发射了探测器。</p>

虽然晚了一些,但是中国的火星项目更有挑战性。火星火箭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将在火星两极与赤道上空各投放一具登陆车,对火星的地表情况进行探测,而且在火星南极着陆的登陆车还有再升空能力,将在完成勘探任务之后,用小型火箭把收集的一百克岩石样本发送给轨道飞行器,最终由轨道飞行器的返航舱送回地球。此后,轨道飞行器将成为火星上的人造卫星,持续工作十年以上。</p>

正是如此,中国的火星探测火箭重达五十吨</p>

只是,最快要到二零三零年底,探测火箭才能到达火星的近地轨道,并且在五年之后送回岩石样本。</p>

这么做,只有一个目的:火星上是否有供人类长期生存的必要资源。</p>

如果有,比如有水资源,而且岩石中有可以分解的富氧化合物,那么下一步就是在火星上建立殖民地。</p>

当然,这肯定是几十年甚至一百年之后的事情了。</p>

必须承认,这些宇航项目都是烧钱大户,也是国家实力的重要象征。</p>

只是,在这些备受关注的宇航项目之外,还有一个项目不为人知。</p>

二零二八年底,cz6在一个月内进行了三次发射,把三套各重五十吨的大型深空探测设备送入了近地轨道。</p>

当时,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的空间站项目。</p>

一个月后,中国当局才宣布,发射升空的不是空间舱,而是进行太阳探测火箭,即中国将进行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太阳近距离探测活动。按照中国官方宣布的消息,此次探测活动主要为了搞清楚太阳的内部情况,为今后准确预测太阳黑子爆提供科学依据,为标准的科学研究。</p>

只是,有必要为此发射一枚重达一百五十吨的太阳探测火箭吗</p>

当时就有一些美国学者指出,中国的太阳探测活动是为军方服务,而且一些美国新闻媒体还拿出了证据,即太阳探测项目的主要资金都来自中方,而且由军事情报部门负责处理资金流向。</p>

只是这么做有没有意义,连美国的国防科技咨询委员会都说不清楚。</p>

原因很简单,相对于太阳的质量,太阳探测火箭太渺小了,根本不可能对太阳的活动产生任何影响。</p>

一些西方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太阳探测活动必然以失败告终。</p>

真正知道其中意义的,只有包括牧浩洋在内的极少数几个人,当时连国家元首易援朝与国务院总理黎平寇都是局外人。按照黄峙博的安排,只有在探测取得圆满结果后,才向元首与总理汇报。如果探测失败或者证明钱仲泰的模型是错的,这就只是一次与军方没有关系的科学探索。</p>

结果如何,再过两个月就知道了。</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