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奋起直追(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第四十章奋起直追</p>

对海军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了解之后,牧浩洋还借阅了日本海军的情报资料。</p>

与中国海军相比,日本海军的建设目的性更加明确。</p>

在整体实力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日本海军把重点全部放在了舰队上,基本上没有考虑兵力投送能力。</p>

</p>

这也可以理解,作为岛国,日本首先就得考虑制海权。</p>

只有在掌握了制海权之后,日本才能确保本土安全,也才有能力利用制海权,向海外投送兵力。</p>

在制海权都保不住的情况下,打造实力强大的陆战队没有任何意义。</p>

事实上,日本海军陆战队的规模非常小,仅有三万人左右,而且作战部队只有四个编制不到五千人的陆战旅。</p>

在作战使用上,这四个陆战旅的主要任务是守卫外岛。</p>

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几乎把所有赌注都押在了海军身上。也就是说,日本可以用更多的军费来打造一支强大的舰队。</p>

必须承认,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p>

在日本海军中,核心力量仍然是航母,而且是正在建造的飞龙级核动力航母。</p>

按照二部获取的情报,飞龙级将分两批建造,第一批的飞龙号与苍龙号已经在二零三零年,先后在神户与大阪造船厂下水,预计在二零三三年初完成舾装,在二零三三年底服役。第二批的翔鹤号与瑞鹤号与在第一次印度洋战争期间战沉的两艘小型航母同名在二零三一年底也已下水,舾装进度比第一批快得多,预计也将在二零三三年完成,预计在二零三四年服役。</p>

只是,二部在另外一份情报中提到,日本很有可能增加飞龙级的建造数量。</p>

如果神户造船厂与大阪造船厂没有别的大型战舰的建造任务,那么在二零三二年底,日本海军很有可能增加两艘订单甚至一次增加四艘订单。因为飞龙级也采用了模块化设计理念,所以基本船体与任务模块的建造工作可以同时进行。根据二部的分析,以日本的造船能力,加上已经建造了四艘,第三批飞龙级的船台周期能缩短到两年之内,甚至有能力减少到一年半。如此一来,第三批飞龙级很有可能在二零三四年中期到二零三四年底之间下水。一切顺利的话,这些航母很有可能在二零三五年完成舾装。只要解决了舰员培训问题,就有可能在二零三五年服役。</p>

当然,这是和平时期的最佳情况。</p>

如果战争威胁迫近,日本肯定会疯狂扩充海军舰队,也就有可能在战争爆发前,再获得两艘甚至四艘超级航母。</p>

果真如此的话,对中国海军来说,这绝对是个非常巨大的威胁。</p>

要知道,到二零三五年,中国海军最多只有六艘可以作战的航母,而且其中两艘是中型航母。</p>

所幸的是,飞龙级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强大。</p>

在项目审核阶段,日本希望得到美国的技术援助,甚至提出从美国购买福特级航母的设计图纸,并且花巨资引进一些关键技术,比如舰用核反应堆,结果因为美国设置了过高的技术门槛,而没能如愿以偿。</p>

随后,日本转向英国,设法从英国获得了建造大型航母所必须的技术支持。</p>

与此同时,日本在舰用核反应堆项目上投入了近四百亿美元,开发出了功率为一百兆瓦的自然循环反应堆,达到了装备十万吨级航母的基本要求,并且以此为基础,开始设计飞龙级航母。</p>

到了这一步,美国回心转意,表示愿意向日本提供建造核动力航母的必要技术。</p>

只是,美国只答应提供尼米兹级的基本技术。原因很简单,福特级是美国海军的主力航母,而尼米兹级属于淘汰产品,最后一艘尼米兹级即布什号预计在二零四五年推移,比设计使用寿命提前了十年。在日本开始设计飞龙级的时候,美国海军只有六艘尼米兹级在役,而且罗斯福号还是训练航母,拆除了所有用于作战的电子设备。</p>

问题是,日本拿不出比尼米兹级更好的设计方案。</p>

要知道,在此之前,赤城号采用的是小鹰级的技术水准,只是在部分系统上采用了新式设备。</p>

即便日本能够单独设计出大型航母,也不会比尼米兹级更加先进。</p>

关键是,在英国提供的技术支持中,没有包括核动力部分。也就是说,日本海军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设计核动力战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