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关键情报(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也就是说,在执行作战认为的时候,春潮级不会出现用光电能的情况。</p>

从性能上讲,春潮级显然不如攻击核潜艇,却比其他aip常规潜艇有了巨大提高。</p>

日本这么做,一是军用核反应堆技术积累不够,无法直接研制出大功率核反应堆,二是在政治上试探中国,为接下来建造核动力航母乃至核潜艇铺平道路,也为研制核武器与获得战略打击力量做准备。</p>

在春潮号动工建造的时候,中国就发出过强烈抗议。</p>

当时,中国甚至发出了战争威胁。只是随后日本启动了飞龙级航母的建造工作,转移了中国的视线。</p>

在完成了飞龙级航母的设计之后,日本已经在军用大功率核反应堆领域获得了足够的技术积累。</p>

也就是说,只要日本愿意,随时可以建造攻击核潜艇。</p>

至于日本的潜艇技术,更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在全球范围内,有能力自行设计与建造潜艇的国家不超过八个,日本就是其中之一。在此之前,日本先后建造了近百艘常规潜艇,早已掌握了潜艇的核心技术。</p>

对日本来说,核潜艇的最大意义不是增强海军的战术作战能力,而是战略威胁能力。</p>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最需要的不是攻击核潜艇,而是战略核潜艇。</p>

至于战略核潜艇上的潜射弹道导弹,对日本来说,并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障碍。</p>

要知道,日本是第四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而且是最先在商用领域全面采用固体燃料火箭的国家。从商用经济效益来看,固体燃料火箭远不如液体燃料火箭,不然美俄欧中等国也不会在商用领域以液体燃料火箭为主,而日本重点研制固体燃料火箭,摆明了就是为弹道导弹做技术储备。</p>

正是如此,李明阳才做出判断,日本会首先建造战略核潜艇。</p>

虽然在分析中,李明阳也明确提到,日本很有可能在最初的时候,不会在战略核潜艇上配备具有潜射能力的弹道导弹,而是采用最直接的办法,即让战略核潜艇浮上水面,再发射弹道导弹,以避开潜射弹道导弹的最大技术关口,尽快让战略核潜艇具备实战能力,但是即便如此,这也是个不小的威胁。</p>

原因很简单:把弹道导弹部署到潜艇上,等于把整个太平洋当成战场。</p>

以日本的火箭与导弹技术,研制出一种发射重量在五十吨以内,射程超过八千公里,能够部署到潜艇上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基本上没有任何挑战性,甚至不需要进行试射,就能使导弹的可靠性达到百分之八十,也就是最低的军用标准。如此一来,日本需要解决的只是导弹的发射平台,也就是战略核潜艇。</p>

为此,李明阳在分析中提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p>

如果日本确实需要尽快获得战略威慑能力,而且已经在核武器技术上取得突破,就很有可能绕过最大的难关,在春潮级的基础上,增加一座小型核动力装置,再增加一截弹道导弹载舱,建造出能够满足基本作战需求的战略核潜艇,在中国做出反应之前,加入核大国俱乐部。</p>

果真如此的话,日本的威胁就迫在眉睫了。</p>

要知道,真要这么干的话,日本能在两年之内建造出战略核潜艇,或者在一年之内用已有的春潮级潜艇改造出几艘足以使用的战略核潜艇,而日本肯定有能力在一年之内制造出核弹头与弹道导弹。</p>

关键不是看日本有没有能力做,而是有没有这么做的政治基础。</p>

说得直接一点,日本建造战略核潜艇,将彻底摧毁美日战略同盟。原因很简单,日本与美国同盟的基础是美国为日本提供战略保护伞,而日本拥有了自己的战略保护伞,自然不需要美国的保护,也就没有理由与美国保持同盟关系,而美国也不会接受一个拥有独立战略能力的国家为盟友。</p>

这样一来,日本建造战略核潜艇就只剩下了一个关键因素:速度。</p>

美日战略同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破裂,美国也不会立即与日本翻脸。因此日本当局只要认为,能够在与美国决裂之前,建造出战略核潜艇,获得战略报复能力,就很有可能铤而走险。</p>

也正是如此,李明阳才做出推断,日本会把春潮级改进为战略核潜艇。</p>

事实上,这很有可能是日本建造春潮级,而且在设计阶段就明确要求采用模块化分舱结构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样一来,日本可以秘密建造导弹舱段,然后在几个月内完成改造工作。</p>

等到中国与美国反应过来的时候,日本已经迈过了核大国的门槛。</p>

做为军人,牧浩洋非常清楚这会有多大的影响,或者说有多大的危害。</p>

做为政治家,黎平寇更加清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在他看来,这甚至是日本首相不给他面子的主要原因。</p>

发展到这一步,中日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又不得不彻底解决的地步。</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