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整军备战(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p>

第五十一章整军备战</p>

牧浩洋在一月底,通过总参谋部与国防部,向国务院提交了第二阶段军备调整方案。</p>

数日之后,李明阳在高层会议上,拿出了一份不容质疑的情报:日本正在加紧建造包括四艘航母八艘巡洋舰十六艘驱逐舰八艘潜艇在内的大型战舰,而且三菱重工等军火企业正在兴建数条战斗机生产线。</p>

在这次会议上,黎平寇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说服了易援朝。</p>

准确的说,是破灭了易援朝的幻想。</p>

日本已经把军备建设速度提高到了战时状态,正在全力扩军备战,中国没有任何理由继续原有的政策。</p>

随后,高层会议通过由黎平寇提交的财政预算调整方案。</p>

经过调整之后,二零三三到二零三四财年度,军费预算将增长到十万八千亿元,增加的两万两千亿元中,一万九千亿元将用于军备采购,其中一万二千亿元分配给海军包括陆战队,五千亿元分配给空军。</p>

这已经是财政预算的上限了。</p>

为了增加两万两千亿军费预算,黎平寇不但动用了一万二千亿元的特别预算,还给各部门明确下达了减支计划,连国务院办公厅也就是直接为总理服务的行政部门都缩减了一亿三千万行政开支。</p>

黎平寇以身作则,几十名部长都无话可说。</p>

按照新提交的行政预算,四十二个中央部委的行政开支就缩减了一千多亿。</p>

问题是,这仍然不足以支持所有军备项目。</p>

拿海军来说,即便不要求第三批昆仑山级航母在二零三五年之前建成,也得增加五十多艘大型战舰的建造订单,其中包括八艘台湾级巡洋舰八艘昆明级驱逐舰十六艘威海级护卫舰八艘渭河级攻击核潜艇,以及十多艘大型登陆舰,而且这些战舰必须在六月底之前开工,才能保证在二零三五年之前下水,在二零三五年完成舾装,并且加入海军战斗序列。仅此一项,在二零三三年六月底之前,就得落实八千亿的额外装备建造费用。在增加的一万二千亿海军装备预算中,最多只有六千亿元能在六月底之前划拨,而且还包括了其他武器装备。</p>

按照牧浩洋的估计,仅建造大型战舰一项,经费缺口就在四千亿到五千亿之间。</p>

</p>

如果第三批四艘昆仑山级航母也安排在六月底之前动工,那么大型战舰的建造经费缺口将高达八千亿元以上。</p>

针对这一情况,黎平寇提出了第二种解决方法:发行国防债。</p>

严格说来,应该是战争债,只是战争还没有爆发,所以冠以国防债。</p>

按照黎平寇提交的报告,在六月底之前,将发行一万四千亿国防债,其中一万二千亿面向民营金融企业,两千亿面向个人。结果却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到六月底,国防债的发行量已经超过二万八千亿,而且依然供不应求。当时,仅二十八家民营商业银行就购入了二万四千亿,且均提出了增购申请。</p>

为此,黎平寇准确的说是黄瀚林七月一日,黎平寇出任国家元首,黄瀚林出任国务院总理不得不调整国防债的发行方式,在七月份开始发行以二十年期为主的第三批,总发行额度为一万四千亿元。</p>

这么做,主要是避免在短期内注入过多的流动性,从而导致市场紊乱。</p>

要知道,民营商业银行在认购国防债的时候,不是一次性付清全部款项,而是按照一定比例把认购款项打入国务院的账户,然后把国防债作为资产进行抵押,从中央银行获得更多的融资额。也就是说,按照平均百分之二十的认购比例计算,每发行一元国防债,等于为市场注入了四元货币。延长债务期限,能够降低债务融资额。比如二十年期国防债的融资比例仅为百分之六十,也就等于减少了流动性。</p>

不管怎么说,到这个时候,中国的备战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p>

除了内政,战争准备还包括外交。</p>

在担任总理的最后几个月里,黎平寇密集访问了包括朝鲜巴基斯坦老挝缅甸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与中国签署了同盟条约在内的所有友好国家,还对在西太平洋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些大国,比如澳大利亚进行了正式访问。正式出任国家元首之后,黎平寇首先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p>

为了在外交战场上掌握主动权,从七月中旬开始,专门负责外交工作的常务副总理杜小蕾也踏上了外访旅途,首先对俄罗斯欧洲八国加拿大巴西印度南非沙特伊朗等有影响力的国家进行访问。</p>

在此期间,日本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首相外相防卫大臣众议院议长等主要国家领导人分头出访。</p>

到此,中日对抗终于发展到了外交层面上。</p>

与以往一样,牧浩洋并不关注外交战场上的斗争。在他看来,这只是战争爆发前的热身活动,或者说为战争制造氛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