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战略禁运(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因为分歧太大,所以会晤在当天就破裂了。</p>

在这一天,还发生了一件事情,即中国国家元首正式知会所有盟国,要求按照同盟条约规定,共同对日进行战略禁运。作为补偿,中国将根据各个盟国遭受的损失,给予相应的贸易与财政资助。</p>

二零三五年一月一日,对日战略禁运正式开始事实。</p>

从当天零点开始,所有在禁运名单中的商品在报关时,都得接受全面检查,而且所有运送船只都得交纳一笔保证金。</p>

为了加强禁运力度,国务院还出台一系列的相关措施。</p>

比如对所有从事禁运商品外贸工作的企业,都要在商务部备案,并且按照注册资金与前一季度的营业额,交纳一笔保证金,如果企业有违反禁运条例的行为,不但会损失所有保证金,还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根据后来出台的具体细则,最严厉的惩罚是企业法人代表将承担法律责任,企业也将失去从业资格。后来,国务院还加大了惩戒力度,即所有从事禁运商品贸易工作的企业,必须对贸易产品做出担保,确保禁运商品不通过第三方进入日本,不然也将遭到惩罚。</p>

为了落实这些禁运措施,中国商务部采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p>

比如从二零三五年二月一日开始,所有禁运商品在出港的时候,都会接受一道单独的安全检查,由商务部委托的安全公司在部分商品上安装全球追踪定位设备,以确定商品的最终去向。</p>

如此一来,日本通过第三方购买禁运商品的渠道就被堵死了。</p>

从三月一日开始,商务部出台禁运细则之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三十多家贸易公司被依法查封。</p>

因为涉及到了一些外国企业,所以还闹出了一些麻烦。</p>

比如在三月底,两家越南的贸易公司被违禁查封,越南外交部长亲自出面,中国政府才归还了冻结的资产,这两家公司也退出了中国市场。</p>

严厉的禁运措施,几乎压垮了日本经济。</p>

中国的禁运政策,直接拉高了战略资源的价格,不但稀土资源应声而涨,连一些与之无关的资源也跟着上涨。</p>

比如在二零三五年第一季度,粮食价格就上涨了百分之十七。</p>

涨得最厉害的,还是遭到禁运的产品。</p>

从三月一日开始,中国扩大了禁运范围,不但所有废旧电子产品进入禁运目录,连一些商务电子产品也被列入禁运名单。结果是,一直不太景气的电子产业在二零三五年的第二个季度迎来了近二十年的第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另外一个结果,就是在国际黑市上,电子产品成了抢手货。</p>

李明阳的判断没有错,只要禁运持续半年,日本经济就将完蛋。</p>

虽然这么说严重了一些,但是日本经济肯定要出大问题。</p>

当时,日本为应对中国禁运措施,也是竭尽所能。</p>

比如在一月上旬,数名日本内阁官员集体访问华盛顿,希望从美国采购更多的遭到禁运的商品。</p>

一个多月后,日本首相访问美国与加拿大,直接提出进口稀土资源。</p>

虽然日本的外交活动起到了一些作用,比如美国答应每月向日本出售十吨稀土矿,加拿大也答应出售稀土资源,但是这决非长久之计,一是稀土资源价格昂贵,日本不可能一直以高价购买,二是中国肯定会因此扩大禁运范围,给日本制造更大的压力,三是美国与加拿大也不可能拿战略资源做赌注。</p>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即美国是战争的直接推动者。</p>

帮助日本渡过难关,等于化解了战争威胁。说得直接一点,只要日本能够解决因为禁运造成的经济问题,就没有理由在核问题上与中国针锋相对,中国也就没有理由以核问题向日本开战。</p>

美国的目的只有一个:尽量延缓开战时间。</p>

只是,在战略判断上,美国与日本不尽相同。</p>

以当时的情况,日本把开战时间选择在二零三六年底,最好是二零三七年初,而美国则认为到二零三五年底,开战时机就成熟了,如果拖到二零三六年底,日本不一定能够获得军事优势。</p>

原因很简单,中国的扩军速度越来越快,大有超越日本的迹象。</p>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日本首相向美国总统摊牌,双方在承认战争不可避免之后,开始商讨细节问题,即准确的开战时间。</p>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p>

禁运开始后,牧浩洋制订的战争计划进入到实施前准备阶段。</p>

一月三日,在章玉廷到达后,牧浩洋率领几位高级将领前往舟山。因为牧浩洋是陆战队司令,所以按照他的要求,前线指挥部设在舟山,与陆战队司令部共同办公,只是有单独的通信系统。</p>

牧浩洋没有在舟山停留,安排好工作之后,第二天就返回总参谋部。</p>

按照他的判断,禁运开始后,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因此他得留在北京,以便随时跟李明阳联系。</p>

决定开战时间的不是牧浩洋,而是李明阳,准确的说,是李明阳提供的第一手情报。</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