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太空战(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结果非常理想,二十一颗日本卫星全部瘫痪。</p>

八点二十五分左右,第一轮反卫星作战结束。</p>

因为有部分日本卫星处在地平线以下,所以在接下来的四个小时内,中国天兵还将进行四次反卫星作战。</p>

战斗结束的时候,日本的八十六颗军用卫星都将完蛋。</p>

从时间上看,天兵的作战效率非常惊人。</p>

只是,天兵不仅仅负责进攻,还要负责防御,主要就是保护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并且在必要的时候补充卫星网络。</p>

为此,在进行反卫星作战时,天兵调整了所有重要军用卫星的运行轨道。</p>

从战略角度讲,最重要的就是战略预警卫星。</p>

这些卫星的主要价值就是监视潜在对手,特别是核大国的战略导弹部队,在敌人发shè战略导弹之后发出警报。依靠这些卫星,中国的战略防御系统能够获得十到十五分钟的预警时间。如果没有这些卫星,仅依靠地面的超远程预警雷达,预警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根本来不及进行战略转移。</p>

所幸的是,中国的战略预警卫星的轨道高度在五千公里以上。</p>

有能力攻击中国战略预警卫星的只有美国,日本的反卫星能力,最多只能威胁到近地轨道上的卫星。</p>

真正需要照顾的,正是轨道高度在一千公里以下的侦察卫星。</p>

事实上,几乎所有图像与雷达侦察卫星的工作高度都在一千公里以下。不是这些卫星不能部署到高轨道上,而是为了保证成像质量,特别是图片的分辨率,必须尽可能的降低轨道高度。</p>

与日本相比,中用卫星系统的规模大得多。</p>

战争爆发前,仅侦察卫星就有四十六颗,另外还有三十六颗导航卫星二十二颗通信卫星十二颗战略预警卫星与八颗军用广播卫星。所有侦察卫星三分之一的导航卫星与八颗通信卫星在近地轨道上。</p>

</p>

这些卫星极易受到攻击,得尽快转移运行轨道。</p>

可惜的是,所有导航卫星与通信卫星,以及少数侦察卫星不具备变轨机动能力,或者已经用光了燃料。</p>

两个小时内,天兵只转移了不到四十颗卫星。</p>

十点过,日本的反击行动开始了。</p>

因为拥有较为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所以日本的反卫星能力不容小觑。</p>

在十点过五分开始的第一轮反击中,就有十四颗卫星被日本的反卫星导弹击毁,还有两颗卫星遭到高能ji光照shè。</p>

可以说,这是一场无声的战争。</p>

在太空中,没有空气做介质,声音无法传播,因此再猛烈的爆炸,也只能看到火光,听不到声音。</p>

当时,在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非常有幸的目睹了jiāo战过程。</p>

用一名欧洲宇航员的话来说:漆黑的太空在一片耀眼的闪光之后再次便得暗寂,时隐时显的暗红sè光芒,如同超新星爆发般夺目;人类文明八十年的努力,在战争面前尽然如此脆弱不堪;当光芒逝去绚丽不再的时候,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了寰宇,直到东方出现明亮的曙光。</p>

也许,这家伙在当上宇航员之前是个诗人。</p>

只是,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p>

在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八十年后,战争边疆终于突破大气层,寂静的外层空间成为新的战场。</p>

这个战场上的战斗更加残酷。</p>

七月二日天亮时,外层空间的战斗结束。</p>

日本军用卫星系统彻底瘫痪,而中国天兵正在为扩大攻击范围做准备,即打击具有军事用途的民用卫星,比如电视广播卫星,属于通信公司的通信卫星,用于资源探测的遥感卫星等等。</p>

虽然中国的军用卫星系统也遭到重创,但是没有完全丧失使用能力。</p>

战争天平已经倾斜,如果没有外来援助,日本将在开战后三天之内丧失制天权,从而丧失制信息权。</p>

对现代战争来说,丧失制信息权等于战败。</p>

那么,日本有可能丧失制信息权吗</p>

可以肯定,只要美国不希望日本迅速战败,就会在必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向日本提供至关重要的战场信息。</p>

信息不是物质,不需要用船只飞机运送。</p>

美国真要这么做,谁也阻止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