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直接证据(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通过三天,总共六十四组卫星照片进行对比,科学家发现,北极冰盖正在以每天大约十四米的速度消融。虽然这个速度正在减慢,但是科学家不得不推翻之前做出的结论,即今年十一月底之前,北极冰盖不会冻结,最快要到十二月初甚至是十二月底,北极冰盖才会逐渐冻结。因此到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北极冰盖的范围最多能够达到二零三五年七月份也是夏季时的范围。</p>

事实上,这已经是最乐观的估计了。</p>

因为南极冰盖也在消融,大量低温海水注入南大西洋,导致南大西洋的水温比正常年份低了大约三摄氏度,从而助长了北上的寒流,增强了北大西洋暖流的速度,也就使得更多的高温海水涌入北极。结果就是,也许到了十二月份,北极冰盖还在消融,到明年一月份也不会恢复性增长。更糟糕的结果是,太平洋与大西洋的水温都在降低,因此到二零三六年底或者二零三七年初,全球气温将出现报复式骤降,因此气象学家预测的小冰河期将在二零三七年初到来,而不是二零三八年。</p>

也就是说,留个人类自我拯救的时间只有一年零几个月了。</p>

果真如此的话,灾难将来得更加猛烈。</p>

正是如此,在十月十日的全球气候事务组织大会上,四国科学家联名提出,应该积极采取行动,不能再拖延下去了。</p>

在科学家的严正警告下,各国政治家再也不敢掉以轻心。</p>

经过短暂的讨论之后,大会上原则性通过了行动方案,只是很多细节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p>

十一日,美国率先提出,借此机会销毁所有核武器。</p>

说得准确一点,就是所有有核国家都得接受全面核查,并且交出全部核弹头,用于引发能够改变气候的超级火山喷发。</p>

当然,绝不仅仅是用光所有核弹头那么简单。</p>

美国代表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比如在消耗全部核弹头的同时,还得在国际组织的监督下拆毁所有核设施,特别核原料浓缩设备,封存与销毁所有与核武器有关的资料,各国的核武器专家则要接受国际组织监督。在今后二十年内,各国不得从事任何与核武器有关的科研项目等等。</p>

对于美国的提议,中国没有表示赞同,也没有表示反对,只是答应拿出全部核弹头,共同拯救人类文明。</p>

问题是,欧盟与俄罗斯都不赞成这么做。</p>

原因很简单,对欧盟与俄罗斯来说,核武器是实实在在的安全基石。</p>

除了核武器,当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即如何安顿冰岛的一百多万居民。</p>

虽然在人类文明存亡大义面前,欧盟表现得非常积极,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等欧盟主要成员国都承诺接受与安顿冰岛居民,其他欧盟成员国也答应分摊经费开支,但是冰岛当局却没有给出正面答复,只同意尽快进行全民公投,并且由公投结果决定是否全体搬迁到欧洲大陆。</p>

当然,如果没有别的选择,冰岛的公投结果并不重要。</p>

十月十二日,美国的大西洋舰队就到达了冰岛附近。当天,美国还正式向中国欧盟与俄罗斯发出邀请,希望共同派遣军事力量,帮助冰岛当局维持秩序,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行动。</p>

说白了,如果冰岛人不肯搬家,就得采取强制措施。</p>

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牺牲一座岛屿与一百多万人的家园,根本算不了什么。</p>

再说了,欧盟已经承诺安顿冰岛居民,一百多万冰岛人不会失去家园,只是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p>

对于北大西洋上的军事行动,中国海军只象征性的派遣了几艘战舰。</p>

十月十九日,中国舰队到达冰岛附近。</p>

此时,聚集在这里的战舰已经超过一百艘,冰岛的全民公投也即将开始。如果冰岛人愿意搬家,那么这些战舰将护送他们前往欧洲大陆。如果冰岛人不愿意搬家,这些战舰上的官兵将登上冰岛,强制他们离开家园。</p>

可以说,这件事情没有任何商量余地。</p>

万幸的是,冰岛人做出了极为明智的决定。</p>

十月二十日,公投结束,百分之六十八的冰岛人选择了搬家,达到了三分之二的绝对多数支持。</p>

当天下午,第一批冰岛移民就登上了欧盟派来的渡轮。</p>

第六十四章直接证据</p>

第六十四章直接证据,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