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措手不及(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只有这样,才能用最少的兵力争取到最多的时间。</p>

对以色列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时间,因为必须赶在叙利亚发动全面进攻之前攻占整个西奈半岛。只有在稳住了南部战线之后,以色列国防军才有能力向戈兰高地增兵,也才能集中起优势兵力打垮叙利亚。也只有在打垮了叙利亚之后,才能陈兵西奈半岛,迫使埃及接受停战协议。</p>

如果让叙利亚先动手,后果将很难想像。</p>

到了二十一日凌晨,巴拉姆的请求得到了重视,最终获得批准,即在戈兰高地方向上发动一次规模有限的战术反击,重点破坏叙利亚陆军的进攻部署,争取让叙利亚陆军把进攻时间推迟两到三天。</p>

这个时候,巴拉姆的前期部署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准备,战场时间正三时区,中国是正八时区二十一日下午四点左右,以色列国防军越过戈兰高地实际控制线,攻入叙利亚境内,三个王牌旅齐头并进,开始向大马士革推进。</p>

可以说,以色列国防军的进攻来得非常突然。</p>

在此之前,叙利亚军队没有收到任何警报,也没有任何征兆表明以色列国防军即将发动进攻。虽然在二十一日上午,叙利亚的侦察机发现三个王牌旅已经撤退到了防线后方,但是叙利亚军方并没重视这条情报,反而认为以色列国防军在加强防御,因为把王牌部队放在后方充当机动部队,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从战术角度讲,也应该把主力部队放在防线后方充当预备队。</p>

事实上,当时中事顾问团已经发出了警告。</p>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在二十日夜间,中事顾问团就警告过叙利亚军方,以色列很有可能主动发起进攻,建议把进攻部队靠后部署,而不是按照教科书上说的,全部进行前沿配置。在二十一日凌晨,发现以色列王牌旅后撤后,中事顾问团再次发出警告,提醒叙利亚军方,以色列国防军很有可能抢先发动进攻,建议让部分进入进攻阵地的部队就地转为防御状态。</p>

可惜的是,这两次警告都没有得到回应,也没有引起重视。</p>

根据一位军事顾问回忆,在警告叙利亚军方的时候,军事顾问团明确提到,戈兰高地的防御纵深非常浅,如果以色列国防军不能在第一道防线上消耗叙利亚的进攻力量,即便延伸了防御纵深,也很难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扭转局面,因此以色列国防军没有理由把王牌旅撤到第二道防线上。</p>

严格说来,戈兰高地上根本没有第二道防线。</p>

只要叙利亚的装甲部队突破了第一道防线,就能进入地势相对平坦的地区,而以色列国防军将失去最重要的防御支撑点。</p>

说得简单一些,戈兰高地上的防御作战与通常情况下并不一样。</p>

这一点,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得到过证实,当时第七装甲旅与第一八八装甲旅为了守住防线,几乎拼得弹尽粮绝,两支部队几乎都拼光了建制,可以说是战斗到最后一个人,都没有撤退一步。如果有纵深可言,以色列国防军就不会如此拼命,更不可能让两个王牌旅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p>

叙利亚军方不重视军事顾问团的建议,最终自食其果。</p>

在以军发动反击时,已经有四个叙利亚师进入了进攻阵地,另外四个师也在进行进攻前的准备工作。结果就是,天色黑下来的时候,离戈兰高地最近的两个叙利亚师已经被以军击溃,另外六个叙利亚师则是一片混乱。</p>

</p>

当天晚上,叙利亚总参谋部做了另外一件极端愚蠢的事情:命令前线部队后撤。</p>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让靠前部署的主力部队后撤是保存实力的有效办法,但是这么一来,等于正中以军下怀,因为以军根本没有打算歼灭叙利亚军队,而是通过有限的进攻打乱叙利亚的进攻部署。让主力部队后撤,等于让前期做的准备全部付诸东流,也就等于让对手达到了目的。</p>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叙利亚军队的最佳选择是让前线部队就地固守。</p>

不管怎么说,以色列国防军只投入了三个旅的兵力,而且仅花了几个小时做准备,进攻的可持续性肯定不怎么样,也就不可能对大马士革构成威胁。只要叙利亚军队就地固守,以军的进攻很快就会成为强弩之末。</p>

撤退的话,后果就很难预料了。</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