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最后一根稻草(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二十七日清晨,以色列总理召开了紧急内阁会议。</p>

虽然战后以色列一再宣称,这次内阁会议的主要讨论如何拯救濒临崩溃的前线部队,而总参谋部提出的方案是动用第二零二空降旅,在埃及军队后方甚至在苏伊士运河西岸发动空降作战,攻占埃及军队的后勤补给中心,但是有更多的线索或者说是未经证明的资料表明,当时以色列国防部长提出了使用核武器的建议,即通过战术核打击,摧毁埃及军队的主力军团。</p>

后来,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以色列空军军官还宣称,在二十七日上午,以色列空军的第二十七中队即最精锐的空中部队接到了由总理府下达的命令,其中四名精英飞行员都单独接到了命令,四架经过改装的f22i战斗机则被送入由摩萨德特工看管的机库,装上了特种炸弹。.br>从军事角度讲,使用核武器是扭转战局的唯一办法。</p>

有人提到,进行空降作战,同样能够扭转战局。可是在二十七日,以色列空军并没夺取制空权,事实上除了开战后的几个小时,以色列从未获得过绝对制空权,也就不可能保证空降作战顺利进行。即便在夜间进行,受到的威胁小,可是西奈半岛上的以军恐怕根本坚持不到天黑。</p>

也正是如此,以色列国防军没有动用第二零二空降旅。</p>

万幸的是,在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以色列总理没有犯糊涂,否决了国防部提出的作战方案。</p>

从政治角度讲,如果以色列使用核武器,离亡国也就不远了。</p>

虽然中国没有直接参战,但是中国一直在拿核问题说话,而且在年初的时候就向美国等全球气候事务组织成员提出了质疑,怀疑以色列藏匿了核弹头,要求对以色列全境进行全面核查。如果以色列在这个时候使用核武器,等于给了中国口实,让中国有足够的理由直接派兵参战。出于全球利益考虑,美国肯定不会在这个时候跟中国对着干,甚至不会给予以色列道义上的支持。</p>

要知道,全面销毁核武器是美国提出来的,而不是中国提出来的。</p>

如果美国支持以色列,那么全面销毁核武器的理由就站不住脚,而其他任何一个有核国家都将再次组装与生产核弹头,美国的威信霸权地位都将受到挑战,其全球影响力必然大幅度下跌。</p>

当然,还得考虑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做出的反应。</p>

总而言之,使用核武器在政治上绝对不可行。</p>

既不能使用核武器,又无法动用空降兵,那该怎么办</p>

唯一的选择就是撤退</p>

当天上午,以色列总参谋长下达了撤退命令。几乎同时,以色列总理再次向美国发出请求,希望美国紧急援助弹药物资。</p>

问题是,在这个时候撤退,已经来不及了。</p>

在以色列总参谋长下达撤退命令前,戚凯威已经给第三集团军下达了一道命令:出动一个独立装甲旅,以野外行军的方式向古赛迈方向推进,务必在下午四点前到达,并且阻击撤退的以色列军队。</p>

也就是说,当时戚凯威就已经料到,以军将全面撤退。</p>

上午八点左右,这个拥有一百六十辆主战坦克二百二十辆装甲战车八十四门自行火炮的独立装甲旅在携带了充足的弹药,以及足够行军六百公里的燃油后,从奈赫勒北面的战场上出发了。</p>

事实上,这不是一个独立装甲旅,而是由多个来自不同部队的营连拼凑起来的。</p>

比如,其三个装甲营分别来自三支部队,只有一个营装备了24式主战坦克,另外两个营装备的是04式主战坦克。</p>

为了便于指挥,戚凯威亲自任命第三装甲师师长指挥突击作战行动。</p>

当然,埃军没有放松正面战场上的进攻行动。</p>

只是打到这个时候,第一集团军与第三集团军已经兵力尽出。</p>

为了增强进攻能力,戚凯威在凌晨的时候就命令驻守伊斯梅利亚的第二集团军第二装甲师与第二十四步兵师全速渡过苏伊士运河,跟随第五站的反击部队向东挺进,争取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与第三集团军沿三号公路线北上的部队会师。为了避免主力部队受到耽搁,埃军还出动了四个预备役步兵师。</p>

毫无疑问,这支生力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上午十点左右,第二装甲师的先头部队到达前线,而此时担任进攻的埃及军队已经到了极限。正是第二装甲师及时顶了上来,加上第二十四步兵师的协助,埃及军队在西面的突击行动才没有停下来。</p>

对于同样是筋疲力尽的以色列军队来说,这绝对是一场灾难。</p>

别的不说,在埃及主力部队的威胁下,以色列国防军不得不放慢撤退行动,让西边的六个旅继续坚持下去。如果继续收缩防线的话,那么在东面的以军就将失去转圜空间,也就不可能顺利撤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