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负担(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只是,这些行动都没取得实质性的结果。</p>

当天,由阿基诺指挥的叛军击溃了政府军,并且攻占了奎松城。政府军在战线彻底崩溃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数十公里。</p>

可以说,叛军的优势非常明显。</p>

这也可以理解,叛军主力是马尼拉卫戍部队,其武器装备的质量官兵素质在菲律宾陆军中都是最高的,而仍然效忠于总统的政府军基本上都是二线部队,基层官兵大多来自偏远的农村地区。</p>

这一情况,与菲律宾总统在国内推行的政策有直接关系。</p>

在过去三年间,菲律宾总统的主要国内政策就是消除贫富差距,采取的手段包括减免农业税收为贫民提供社会保障全面推广义务教育建立全国性医疗保障体系向富裕阶层征收高额个人所得税与财产税提高奢侈品与高端消费品的商业税打击垄断企业建立公正的司法体系等等。这些政策在保护了贫民利益的同时,也严重伤害了富人特别是像阿基诺家族这类控制着菲律宾国家命脉的大家族的利益,甚至可以说动摇了这些家族的根基。结果就是,菲律宾总统在平民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而在富人眼里,他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破坏者。</p>

问题是,在战场上,素质低下的官兵根本不是主力部队的对手。</p>

因为叛军占有绝对优势,所以美国并没有立即出面,也没有改变政治立场。</p>

对美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让叛军消灭支持总统的政府军,然后让阿基诺下台,通过操控选举来产生亲美政府。</p>

当然,美国必须采取行动。</p>

为此,在二十四日,美军第七舰队就到达了菲律宾海。</p>

这个时候,在菲律宾附近游弋的不止有美军第七舰队,还有中国海军的东海舰队与南海舰队。</p>

从实力上看,美军第七舰队只有三艘航母,而两支中国舰队有四艘航母。</p>

在菲律宾内战愈演愈烈的时候,中美军事对峙也开始升温。</p>

所幸的是,双方还没有发展到冲突的地步,因为美军第七舰队在菲律宾海活动,而中国舰队则在南海与巴士海峡活动。</p>

发展到这一步,美国当局也知道,单方面军事干预肯定行不通。</p>

原因很简单,如果叛军取得了压倒性优势,中国就会鼓动东南亚国家出兵,并且提供必要的行动支持。从政治与法理上讲,美国没有理由反对东南亚国家出兵,因为菲律宾是东盟成员国。在东南亚国家出兵之后,美国也就没有理由单独行动了,肯定得在军事行动上做出妥协。</p>

只是,东南亚国家出兵也不是易事。</p>

别的不说,东南亚国家中,除了新加坡与文莱,其他都把国家安全建立在与中国的同盟基础之上,因此国防力量都不是很强大,海军的问题特别突出,因此都没有足够的军事投送能力。这也是马来西亚提出向中国求援,由中国提供军事支持的原因。此外,在出兵的相关问题,比如兵力分配军费开支等等方面,即便是支持出兵的几个东南亚国家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分歧。</p>

直到二十六日,东南亚国家都没能达成一致。</p>

中国的表现也不够积极,因为已经夺回了南沙岛礁,控制了南海海域,也就失去了介入菲律宾内政的动力。</p>

更重要的是,中国也不能表现得过于积极。</p>

当时,还存在一个极为严重的问题,即对菲律宾进行军事干预之后,即出兵平息了叛乱之后,如何解决菲律宾的粮食问题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如果要共同解决,就得把菲律宾纳入总体援助计划之中,即菲律宾作为东南亚国家的一员,与其他东南亚国家共同分享中国提供的援助。显然,每有一个东南亚国家愿意减少自己获得的援助,因为中国提供的援助本来就不够充足。更重要的是,菲律宾的人口在一亿以上,保守估计,二零三八年的粮食缺口高达三千五百万吨,而其他东南亚国家在当年获得援助份额总共也只有四千万吨左右,根本没有多余的粮食来援助菲律宾。</p>

既然没能达成一致,出兵干预就拖了下来。</p>

事实上,当时美国在出兵问题上也非常犹豫,原因也一样,即将因此背负起沉重的援助负担。</p>

要知道,平息政变只是其一,而要恢复菲律宾的国内秩序,就得解决粮食危机。</p>

没有足够雄厚的资本,没有足够的利益驱使,任何国家都没有理由无缘无故的为一亿多人提供粮食。</p>

当然,到二零三八年,菲律宾的实际人口数量应该在七千万左右,而一亿一千四百万是二零三四年的统计数据。在经过了自然灾害特别是持续一个月的粒子风暴之后,菲律宾的人口至少减少了百分之四十。</p>

即便如此,这依然是个极为沉重的负担。</p>

一月二十七日,美国政府提出,愿意与东南亚国家一道出兵菲律宾。</p>

更多到,地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