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妥协(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第九十九章妥协</p>

按照计划,陆军应该在三月一日发动进攻,可是受空中打击不理想影响,直到三月五日也没能确定进攻时间。</p>

当时,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即与巴基斯坦陆军联合作战。</p>

可以说,只要说到联合作战,就是个问题。</p>

别说地面部队,在海洋战场上,中巴两国的舰队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巴基斯坦海军主张重点打击印度沿海城市与港口,中国海军则认为应该以战略封锁为主,没有必要扩大打击范围。</p>

在地面战场上,这个问题更加突出。</p>

二月二十七日,戚凯威就到了伊斯兰堡,在这里建立了中巴联合作战指挥中心,并且亲自担任总司令。</p>

问题是,在制订进攻方案的时候,戚凯威与巴军总参谋长有很大的分歧。</p>

戚凯威的目的很简单:攻占新德里,扶持亲华政权,然后武装一支印度军队,让其与前政府军打内战。说得直接一些,就是以攻占印度首都的方式,尽快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减少战争损失与伤亡。</p>

可是,巴军总参谋长则认为,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p>

按照巴军总参谋长的意见,巴基斯坦陆军将首先攻占整个克什米尔地区,彻底解决克什米尔问题,然后在南面的吉尔吉拉特邦地区用兵,攻占与印度存在争议的卡奇地区,最后才是进军新德里。</p>

显然,巴军总参谋长提出的方案,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p>

更重要的,如果按照这套方案打的话,战争肯定会持续半年以上。别的不说,在巴军攻占了克什米尔地区之后,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把主力部队全部转移到南部地区,并且完成后勤保障方面的调整工作。即便进攻行动十分顺利,也要在地面战争打响五个月之后,才有机会进军新德里。</p>

</p>

用一个月时间攻占新德里,显然有点仓促。</p>

为此,双方争论了好几天。</p>

三月一日,一支由四十艘超级货轮组成的船队到达卡拉奇,送来了第十三集团军的大部分主战装备,以及近千万吨作战物资。在接下来的三十天之内,还将有两个没有换装的集团军到达。</p>

也就是说,戚凯威打算在西线战场上投入三个集团军。</p>

毫无疑问,这是一支足够强大的作战力量。</p>

要知道,三个集团军的总兵力接近二十万,而巴基斯坦陆军的总兵力还不到六十万,印度陆军在战前的总兵力也就一百多万。如果算上中国陆军的装备与素质优势,三个集团军足以打垮印度陆军。</p>

说得简单一些,戚凯威已经准备抛下巴基斯坦陆军,单独在西线发动进攻。</p>

问题是,在政治上,这根本办不到,因为不管是牧浩洋还是黄瀚林,都不会让他抛下巴基斯坦陆军。</p>

直到三月五日,在牧浩洋出面的情况下,戚凯威才与巴军总参谋长达成协议。</p>

按照这份得到双方承认的协议,中国陆军主要在北部地区作战,巴基斯坦陆军主要在南部地区作战,只在北部地区保留四个师的兵力,并且负责中国陆军的所有后方补给运输,即动用巴基斯坦国内铁路网,把送到卡拉奇的物资运往北部地区,再由中国陆军的后勤部队送往前线。</p>

进攻开始后,中国陆军在向新德里推进的时候,将顺带攻占新德里北部地区,切断印度陆军与克什米尔地区的联系,围歼克什米尔附近的印度军队,然后由巴基斯坦陆军的四个师扫荡克什米尔地区。</p>

南方战场上,巴基斯坦陆军将同步进攻卡奇地区,牵制该方向上的印度军队。</p>

这样一来,如果印度陆军死守新德里,巴基斯坦陆军在南方的进攻将变得轻而易举,根本不会遇到多少麻烦。如果印度陆军放弃了新德里,中国陆军将在占领新德里之后,以最快的速度沿新德里到卡奇湾的铁路线推进,攻占沿途的重要城市,并且建立一道把印度西北部地区分割出来的战略防线,协助巴基斯坦陆军攻占卡奇地区,再谋求沿恒河向东推进,攻占恒河平原。</p>

事实上,戚凯威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印度军队不可能放弃新德里。</p>

原因很简单,只要新德里沦陷,印度就算战败了,即便印度政府转移到其他地区,也很难改变最终结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