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败局已定(1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第一百一十章败局已定</p>

其实,打到四月二十三日,第三陆战师攻入孟买时,这场战争就没有什么悬念了。</p>

俗话说,兵败如山倒。</p>

在新德里沦陷后,印军士气一落千丈,即便不考虑装备上的差距,印军官兵也没有信心击败中队。</p>

当时,印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打,而是如何稳定军心。</p>

根据中国国防部在战后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在四月二十日之前,在没有交战的情况下向中队投降的印军官兵就超过了十五万,大部分都是逃兵,而且这些官兵大多来自印度西北地区。</p>

事实上,印军的情况比此严重得多。</p>

为了稳定军心,印军在三月底就把宪兵派往各个营级部队,授权宪兵可以在未审判的情况下枪决逃兵。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一些学者统计,印度在战争期间至少枪决了数千名逃兵。</p>

问题是,这么做根本没有用。</p>

高压措施能够阻止部分士兵逃亡,却不能提升士气。更重要的是,宪兵不可能随时都跟在军人身后。</p>

</p>

在前线地区,一些部队甚至有半数以上的官兵当了逃兵。</p>

直接向中队投降的只是少数,大部分逃兵都藏在民间,有的还想方设法的返回了占领区内的故土。</p>

到了四月下旬,印军不得不施行更加严厉的军法来整顿军纪。</p>

当时,印军总参谋长明确要求宪兵看好基层军官,并且采用连坐制度,即各级军官都得为下级部队负责。说得直接一点,如果班长当了逃兵排长就得负责,如果排长逃跑连长就得负责。</p>

如此严厉的措施,确实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p>

到四月下旬,印军逃兵的数量大大减少。</p>

可由此导致的问题是,士气更加一蹶不振。</p>

比如在孟买的战斗中,很多印军根本没有用心作战,一些士兵甚至躲在战壕与工事里面不肯出去。</p>

打到这个地步,印度不败才是怪事。</p>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牧浩洋坚持己见,即以西线为主东线为辅的进攻战略,战争将在五月中旬结束。要知道,在印军集体丧失抵抗意志的情况下,两个陆战师与第十三集团军能在十天之内打到班加罗尔。如果能顺带夺取科钦卡利卡特等港口,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就算守卫班加罗尔的是印军王牌部队,陆军与陆战队也能在一周之内攻占班加罗尔,结束大规模地面战争。</p>

可惜的是,牧浩洋没有坚持己见。</p>

主要原因就是,牧浩洋不是陆军将领,而且早就向戚凯威承诺,不会插手陆军的作战行动。</p>

结果就是,四月三十日,第四陆战师与第十四陆战师在巴拉索尔附近登陆。</p>

这个时候,第四十二集团军的先锋部队已经到达加尔各答附近,而且出动突击集群包围了印度军队。在兰契方向上,第四十二集团军的突击集群也已挺进了三百多公里,即将到达兰契城外。</p>

在陆军强有力的支援下,陆战队的登陆行动非常顺利。</p>

除了在抢滩阶段遇到了抵抗之外,在陆战队主力部队上岸之后,印军就主动放弃了滩头阵地。</p>

当天,陆战队就巩固了滩头阵地。</p>

五月一日上午,陆战队攻入巴拉索尔,控制了渔港,让第一批运输船卸下了作战物资与主战装备。</p>

巴拉索尔沦陷后,加尔各答的印军已经失去了突围希望。</p>

五月三日,加尔各答的守军向第四十二集团军投降,并且把港口完整的保留了下来,没有进行大规模破坏。</p>

当然,这也是第四十二集团军接受印军投降的条件。</p>

按照第四十二集团军的要求,只要印军保存了港口基础设施,就将给予印军投降官兵最好的待遇,并且允许部分印军官兵编入地方治安部队,大部分印军高级军官的职位也将得到保留。</p>

说得直接一些,就是把加尔各答的守军改编为治安警察部队。</p>

当然,印军得上缴所有重装备,只保留枪支等轻武器,并且听从占领军指挥。</p>

事实上,这也成为了后来安置投降印军官兵的主要手段之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