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空霸主(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事实,这三家民营企业身后,正是中国实力最雄厚的三家民营财团。龙飞集团的大老板就是盛世平,而由他控制的财团占据了中国民营资本的三分之一。振翔集团的大老板是钟厚生,他是中国本土资本家的龙头老大,直接经营的厚生银行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金融企业。华空集团则是台资背景,而台湾商人社团是中国民营企业三足鼎力中的一方,占国内民营资本近四分之一的份额。</p>

民营企业在军火制造业发力,正是民营企业壮大的主要标志。</p>

要知道,军火制造业是国家工业的精华,也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部分。</p>

说得简单一些,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与制造业是否足够先进,就看这个国家能否生产出先进武器装备。</p>

项目审核阶段,七家集团的设计方案都得到了认同。</p>

二零四五年底,空军与七家集团各签署了项目发展合同,即由空军出资,由七家集团分别进行技术准备,提交基本设计方案。在第二阶段竞争中,空军只保留三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方案。</p>

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七家集团都做了调整。</p>

最大的变化就是,七家集团自行整合成了三个联合研制小组,成飞与西飞合作沈飞与南飞合作,三家民营企业成立了一家联合企业。</p>

通过整合,七家企业都通过了第二阶段审核。</p>

到了第三阶段,参与竞争者必须提交详细的设计图纸,并且对各自的设计方案给出具有可信度的性能评估报告。</p>

这次,空军只会保留两个方案,进入工程实施阶段。</p>

出人意料的是,民营集团没有被淘汰,而是在33项目胜出的沈飞集团因为设计过于保守提前出局。</p>

到二零四七年初,成飞与民营集团分别获得了价值一百多亿元的项目发展合同。</p>

按照规定,成飞与民营集团必须在两年之内制造出原形机,空军将在二零五零年进行对比试飞,最迟在二零五一年确定哪一个项目进入工程制造阶段,即谁有资格获得空军的巨额订单。</p>

</p>

也就在这个时候,海军退出了j4项目,决定另起炉灶。</p>

原因很简单,j4项目的核心是满足空军的作战需求,而海军只是参与者,海军型将在空军性的基础改进而来。虽然在253233项目,空军与海军的合作非常成功,但是海军却始终没有获得理想的舰载战斗机,因此认为没有必要继续跟空军合作。</p>

事实,海军的行为也得到了牧浩洋的支持。</p>

没有牧浩洋的支持,海军根本不可能获得发展新式战斗机的经费。</p>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牧浩洋这么做,也主要是希望能够让海军获得更先进的战斗机,因为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中国海军不大可能获得规模的优势,也就只能在单位战斗力做文章。</p>

说得直接一些,在舰队规模不如对手的情况下,海军需要更先进的舰载战斗机。</p>

当然,海军单独研制舰载战斗机,就另当别论了。</p>

到二零四九年底,成飞与民营集团完成了工程实施阶段的工作,分别制造了十一架与十三架原形机。</p>

紧张的对比试飞工作随即展开,双方都在试飞期间对原形机进行了改进。</p>

严格说来,民营集团的方案更加先进,而且在试飞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得到了空军试飞员的肯定。可是最终,空军把合同给了成飞,理由只有一个:民营集团不具备大规模制造先进战斗机的经验,很难保证工程制造阶段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而且新式战斗机的成本控制也不够理想。</p>

当然,空军没有因此否定民营集团方案的先进性,还给了一份补偿合同,即由空军资助继续进行后期研制,完善总体设计。说得简单一些,如果成飞集团在工程制造阶段遇到了麻烦,空军还可以走回头路。</p>

事实,这也是中美双方在开发第六代战斗机时遇到的主要问题。</p>

要知道,第五代战斗机问世也才十来年,技术进步幅度并不大,因此在第六代战斗机采用了很多具有超前性的技术装备,很难保证在工程制造阶段达到实用程度,也就存在难以克服的技术风险。</p>

当然,不管怎么说,第六代战斗机必将成为下一场战争的天空霸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