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胶着(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当时,蒋博文提出支援,主要就是担心第四步兵师跟在后面。</p>

所幸的是,这个担心很快就可以放下了。</p>

二十七日夜间,罗林森与巴拉姆的矛盾全面爆发,关键就是第四步兵师,即第四步兵师应该放在哪里</p>

根据美军的战报,罗林森在二十七日夜间发现,中叙军团在霍姆斯方向的防御力度已经大大降低。虽然这是个错觉,即当天晚,蒋博文从前线撤了两支突击集群下来,以便迎接二十八日凌晨的激战,因为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在这边,二十八日凌晨就免不了打一场大决战。当然,蒋博文这么做也冒了很大的风险,即他留下的两支突击集群很有可能被美军击溃。但是对罗林森来说,这却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即非常值得在霍姆斯方向加强进攻,按照他的判断,如果第四步兵师能在二十八日赶到,他就有绝对的把握突破中叙军团的防线。显然,实际情况肯定没有这么理想,因为第四步兵师最快能在二十八日清晨赶到,美军在二十七日夜间与二十八日凌晨并没发动有效进攻,所以到时候,蒋博文能在霍姆斯一口气投入八支突击集群,至少能动用六支,而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美军很难在此情况下取得突破。</p>

问题是,罗林森并不知道这一点。</p>

结果就是,他坚持要求第四步兵师开赴霍姆斯战场。</p>

显然,巴拉姆并不打算让步,因为他也感受到了威胁,特别是左翼的威胁,意识到中队随时有可能发动反击,而他之前坚持要让第四步兵师充当总预备队,并且主要协助南面作战,就是把第四步兵师当成了最后的稻草,是在不动员以军其他部队的情况,应付中队反击的唯一力量。</p>

两人的争执,再次升到了政治高度。</p>

有趣的时候,这次连马歇尔都不支持罗林森,而是要罗林森按照计划行动,并且明确警告罗林森,如果不能在二十八日午取得突破,就得停止在霍姆斯方向的进攻,让部队撤退到霍姆斯河西岸。</p>

马歇尔的这个决定,绝非政治的让步,而是他也感受到了威胁。</p>

要知道,打到这个时候,第二十七集团军还没有登场呢,而且所有人都不知道这支拥有数万人马的军团在哪。</p>

头脑再简单的将军都知道,对方把一支主力藏起来,绝对不是为了避战。</p>

除此之外,美军巨大的伤亡,也让马歇尔非常头痛。</p>

打到二十七日夜间,美军已经在霍姆斯方向损失了一万四千名官兵,其中阵亡数字就高达四千六百人。</p>

要知道,这是美军在中东战场的第一战。</p>

如果第一次都打得如此惨烈,那今后的损失将难以估量。</p>

既然马歇尔表了态,以色列总理就顺水推舟。</p>

当然,以色列总理的政治眼光肯定比巴拉姆强得多,首先看出了问题,也因此在电话中暗示巴拉姆,进攻应该适可而止,如果有必要的话,放弃一些阵地,让部队转为防御状态也无不可。</p>

对巴拉姆来说,这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p>

好的一方面是,至少不再需要担心罗林森了,即不用冒险挺进,可以按照他的判断来指挥作战行动。</p>

坏的一方面是,有没有必要强攻伊兹拉</p>

要知道,以军几乎包围了伊兹拉,前线离城区不到五公里,而且守卫伊兹拉的叙军不足为惧,只有少量中队是个麻烦。如果努把力,占领了伊兹拉,德拉方向的防御态势就将大为改善。</p>

可惜的是,巴拉姆不清楚要付出多大代价才能占领伊兹拉。</p>

更可惜的是,巴拉姆手里没有多少牌可打了,因为他的左翼已经够虚弱了。</p>

不可否认,巴拉姆在即将获得的胜利面前迟疑了,也因此耽搁了一些时间,可是他至少保持着清醒头脑,知道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放弃已经取得的战果,退回到德拉防线,不然得全军覆没。</p>

相反,在霍姆斯方向,罗林森没有这样的觉悟。</p>

马歇尔的干预,让他怒不可遏,甚至认为马歇尔背叛了他。后来,也正是这件事,让罗林森与马歇尔分道扬镳。只是在这个时候,罗林森还没有打算放弃,而是决定在最后时限到来之前,再豪赌一把。</p>

第八十六章胶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