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再战印度洋(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要知道,美国在动员,中国也在动员。</p>

虽然大陆战场能够有效牵制中国陆军,但是中国陆军的规模本来就比美国陆军大,而且战斗力十分强悍。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地面战平台早已实现量产,在战争时期,每一个月的产量就能装备一个集团军,而美国的类似装备,至少要到二零五三年下半年才能量产。这些因素加到一起,就决定了美军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只投入地面部队的情况下,在中东战场上取胜。</p>

俄军入侵伊朗,以及中俄开战,更为美军出兵印度洋创造了条件,或者说促使美军尽快出兵印度洋。</p>

在牧浩洋看来,美军会在这个时候做出一个非常错误的判断。</p>

这就是,中国空军将被牵制在大陆战场上,很难配合海军作战,因此美军有机会在印度洋上击败中国海军。</p>

表面上看,这确实是事实。</p>

在中东战场大陆战场伊朗战场与本土防御上,中国空军至少需要三千五百架战术战斗机以及大约四百架战略轰炸机,而这正是中国空军在开战时的全部兵力,等于消耗掉了中国空军的全部战斗力。</p>

事实上,这显然不是实情。</p>

原因很简单,战争已经打了两个多月,而且在战争爆发后也就是在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启动战争动员之前,黄瀚林就下达了元首令,让中国的军工企业全速运转,军品产量开始迅速提升。</p>

两个月,足够完成军事工业的动员工作了。</p>

在二零五二年十二月,成飞与沈飞总共交付了四百架战斗机,相当于和平时期两年的产量。</p>

到了二零五三年一月份,这个数字至少要提高两倍。</p>

要知道,在全面动员的情况下,和平时期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比如知识产权,比如生产专利。</p>

一月一日,西飞南飞贵飞与哈飞都加入了战斗机生产行列,总共有十条战斗机生产线开始全速运转,而配套产业的调整工作在去年十二月底就已完成,足以为飞机制造厂提供足够的零配件。</p>

当然,产业工人不足,对飞机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p>

如果这十条战斗机生产线都达到最大产生的话,中国一个月就能生产两千架战斗机,年产量高达二万四千架。</p>

除了战斗机,轰炸机的产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p>

可以说,到二零五三年一月份,中国空军作战飞机不足的问题,已经有所减弱,战斗力正在迅速增强。</p>

当然,美军做出何种判断并不重要。</p>

重要的是,美军已无更好的选择了。</p>

要知道,在主要兵力派往中东战场之后,美军已经很难在西太平洋上发动战略进攻,也就没有必要把舰队继续留在西太平洋上了。更重要的是,已经有足够的情报表明,美军在马里亚纳群岛的防御部署已经完成,而且还在密克罗尼西亚修建了两座空军基地,完成了基地群的扩建工作。由此产生的影响是,只要中国舰队还在印度洋活动,即便没有舰队掩护,也能高枕无忧。</p>

当然,这也是事实。</p>

没有舰队支持,中国部署在琉球群岛与扶桑的地面部队就只能担当防御任务,根本不可能攻打马里亚纳群岛。</p>

在具备了主要条件,又有现实需求的情况下,美军出兵印度洋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p>

也正是如此,在一月一日,牧浩洋就对潜艇部署进行了调整,加强了对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的监视力度。</p>

只是,让牧浩洋略感意外的是,美军的行动非常迅速。</p>

如果潜艇情报没有错的话,进入珊瑚海的美军舰队在一月一日就离开了关岛,因此美军在当时就做出了进军印度洋的决定。如果考虑到决策环节中的各种因素,那么美军在一月一日之前就已做出决定。</p>

</p>

这让牧浩洋认识到了一个问题,即美军进军印度洋,肯定与其他战场存在关联。</p>

至于是什么关联,牧浩洋一时还想不明白,毕竟在一月一日之前,美军不大可能知道中国会进攻俄罗斯。</p>

更重要的是,当时牧浩洋还不清楚美军派出的是一支什么样的舰队。</p>

第九十四章再战印度洋</p>

第九十四章再战印度洋,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