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战略大调整(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一月中旬,东方同盟集团首脑在新德里召开会议,黄瀚林亲自参加,在会议上明确了集团的战略目的。</p>

这次会议,取得了重大成功。</p>

原因很简单,在东方同盟集团中,只有一个核心,没有第二个核心,而且大部分集团成员国的安全问题都不太突出,所以中国能够主导整个集团,并且让那些暂时没有受到威胁的国家听从安排。</p>

可以说,这也正是中国最有利的地方。</p>

要知道,在西方同盟集团中,除了美国,俄罗斯也有很强的影响力,连澳大利亚与加拿大都有话语权。</p>

东方同盟集团的核心战略,仍然是稳住各个地面战场。</p>

显然,黄瀚林也做出了重大让步。根据他的承诺,中国将在稳住了地面战场之后,才在太平洋战场上发动反击。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将在二月份向伊朗派遣第二个集团军,并且把部署在巴基斯坦的地面部队增加到五万,向伊拉克派遣一个集团军,使中东战场上的兵力达到二十万以上。</p>

如此一来,大陆战场上的兵力就更加有限了。</p>

虽然戚凯威对元首的这个决定非常不满,但是他也只是不满,而没有为此跟黄瀚林进行争辩。</p>

相对而言,牧浩洋受到的影响大得多。</p>

原因很简单,按照黄瀚林在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即便海军能够在三月底之前夺取西太平洋的制海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也得推迟,至少放在西太平洋上的兵力将大幅度削减。</p>

对牧浩洋来说,要么推迟进攻行动,要么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发动进攻。</p>

显然,两个选择都不太理想。</p>

由此产生的影响就是,牧浩洋得再次调整总体战争计划,重新规划二零五三年上半年的作战行动。</p>

如果不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牧浩洋很有可能放弃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想法。</p>

一月份,最重要的事情与战争无关,而是在战场之外。</p>

在经过两个多月的谈判之后,法德意三国政府首脑在一月十四日宣布,将在现有政府基础之上,组建三国联合政府。虽然这一决议还需要获得三国立法机构支持才能生效,但是欧洲国家终于向实质性统一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并且由此拉开了由法德意主导欧洲大陆统一的帷幕,更对其他欧洲国家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迫使英国在不久之后,决定加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同盟集团。</p>

更重要的是,这对战场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p>

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法德意宣布组建联合政府,促成黄瀚林在东方同盟集团首脑会议上做出了稳定大陆战场的决定,并且因此让政治影响到了军事,或者说让军人不得不服从政治家的决定。</p>

原因很简单,只有稳住大陆战场上的局势,才有望拉拢欧洲集团。</p>

当时,中队首先要做的,就是在中东与伊朗取胜。虽然中东战场更加重要,但是内在的关联,使得伊朗战争更加重要。说得简单一些,如果不能稳住伊朗战场,中国就无法向中东运送兵力,也无法让正在观望的欧洲集团相信中国能够取得胜利。要知道,西方同盟集团还没有遭受战略性惨败。</p>

虽然政治家决定战争走向,但是指挥作战的仍然是军人。</p>

也就是说,如何把政治决定转化为军事行动,依然得由军人说了算。</p>

面对黄瀚林在新德里首脑会议上做出的承诺,牧浩洋无权表示反对,但是能够做出相应的调整。</p>

当时,特遣舰队已经返回太平洋,并且更名为太平洋舰队。</p>

更重要的是,第二批黑龙江级大型综合战舰将在三月中旬服役,所以牧浩洋在一月下旬提出,按照原先确定的计划发动攻打马里亚纳群岛的作战行动,并且在西太平洋上歼灭美军舰队。</p>

虽然戚凯威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黄瀚林最终批准了牧浩洋提交的作战计划。</p>

原因很简单,只要牧浩洋规划的作战行动取得了预料之中的结果,中国海军就能扭转战略态势,迫使美国向太平洋增兵,从而大幅度降低地面战场上的压力,让陆军能够在更加有利的情况下作战。</p>

也只有这样,黄瀚林才能兑现承诺。</p>

至于怎么打,那是牧浩洋的事。</p>

第一百章战略大调整</p>

第一百章战略大调整,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