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胜与没胜(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魏成龙这么做,明显没有必要,因为哈萨克斯坦境内还有四个集团军可以调动,此外在二月底的时候,戚凯威又给他增加了四个集团军,他手里至少有八个集团军没有参战。</p>

问题是,这些集团军离战场都太远了,而且至少得动用四个集团军控制中亚地区。</p>

也就是说,就算通过增兵的方式,继续采用之前的作战计划,魏成龙能够调动的也只有四个集团军,而且得用战略空运力量把这四个集团军送到前线附近,不然就无法赶在三月中旬到达。</p>

这下,新的问题出来了。</p>

因为作战强度与作战时间都超过了原定计划,作战物资的消耗速度太快,所以魏成龙只能以空运的方式向前线运送作战物资。也就是说,当时由魏成龙调配的大型电动运输机差不多都被利用了起来。</p>

显然,如果用大型电动运输机运送作战部队,就无法运送作战物资。</p>

没有物资,把部队送上前线也没有用。</p>

当时,戚凯威也承认了现实,即中队剩余的战斗力,最多只能在三月份发动一次大规模进攻。</p>

虽然戚凯威没有想过停下来,而是决定等到四月份,再增强进攻力度,但是在当前的问题上,即在哪个方向上发动进攻,他再次与魏成龙发生了矛盾,并且坚持让魏成龙服从他的命令。</p>

当时,戚凯威把重点放在了伏尔加格勒。</p>

显然,戚凯威没有放弃在春天到来的时候进军莫斯科的想法,而且根本不太在乎当时的实际情况。</p>

客观的讲,在三月初,戚凯威的希望就破灭了。</p>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戚凯威冷静下来就能发现,至少在夏季到来之前,中队不可能向莫斯科进军。原因很简单,要想进军莫斯科,除了攻占伏尔加格勒,还得控制整个高加索地区,才能在面向莫斯科的战线上展开兵力,不然就有后顾之忧,也就无法在主要战线上投入足够多的兵力。</p>

也许,戚凯威认为兵力不是问题。</p>

要知道,到四月底,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的兵力就能增加到二十八个集团军,而且至少能够动用二十四个集团军。</p>

问题是,兵力不仅仅是作战部队,还要保证作战部队能够作战。</p>

说白了,就是后勤保障必须跟上。</p>

显然,在夏季到来之前,这个问题不可能得到实质性解决,因为中队的运输能力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么多部队在前线作战。要到六月甚至七月,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大型电动运输机。</p>

可以说,戚凯威过于执着了。</p>

当时,魏成龙作为前线司令官,非常清楚战场上的情况,也就坚持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南面,以攻占高加索地区为主。虽然这会把进军莫斯科的时间推迟几个月,但是能够确保在年底占领莫斯科。</p>

要知道,在整体战略计划中,也只要求在年底攻占莫斯科。</p>

可惜的是,魏成龙的主张没有得到支持。</p>

结果就是,在明知道不可为的情况下,魏成龙也不得不服从戚凯威的命令,开始为攻打伏尔加格勒做准备。</p>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中国陆军错过了攻打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的大好时机。</p>

要知道,美俄联军随后就是通过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把高加索方面军的一百二十万大军转移到了罗斯托夫,组建了罗斯托夫方面军,并且配合库尔斯克方面军在伏尔加格勒西面发动了战略反击。</p>

如果中国陆军在三月份攻占了克拉斯诺达尔与新罗西斯克,美俄联军根本不可能在伏尔加格勒发动战略反击。</p>

到三月十日,南方集团军群不但没有得到加强,反而被削弱了。</p>

当时,南方集团军群只剩下了三个集团军,即第四十二集团军第一四二集团军与第二四二集团军。之前在这边作战的第三十九集团军第一三九集团军与第二三九集团军重新组建成了西面集团军群,与中央集团军群一同围攻伏尔加格勒。也就是说,总共有七个集团军放在了伏尔加格勒这边。</p>

三月十四日,伏尔加格勒战役打响。</p>

魏成龙花了血本,可是美俄联军也押了重注,守卫伏尔加格勒的兵力超过了八十万,此外还能从北面获得莫斯科方面军的直接支持。</p>

伏尔加格勒,注定将成为血流成河的战场。</p>

第一百八十一章胜与没胜</p>

第一百八十一章胜与没胜,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