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三章 不能为而为之(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要知道,在狭窄的岛屿上作战,中国陆战队的装备优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如果进入美军的地下防御工事,就只能完全依靠单兵作战能力,那么在陆地战场上攻城拔寨的地面战平台根本派不上用场。</p>

问题是,不打瓜达尔卡纳尔岛,几乎不大可能。</p>

前面已经提到,如果中国陆军在大陆战场上遭到挫败,那么来自政治上的压力将使牧浩洋别无选择。</p>

到了三月底,这种压力已经显现出来了。</p>

要知道,戚凯威早就承诺在三月底最迟四月初占领伏尔加格勒,可是到了三月底,中队只控制了伏尔加格勒的东岸城区。就算陆军已经调整了作战计划,在四月初攻占伏尔加格勒的希望也极为渺茫。</p>

由此产生的结果就是,黄瀚林在政治上夸下的海口,恐怕无法兑现了。</p>

在年初的东方同盟集团主要成员国,即由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马来西亚越南伊朗埃及与叙利亚组成的九国集团的首脑会议上,黄瀚林就宣称,将在二零五四年底之前击败俄罗斯,因此将在四月份占领伏尔加格勒,打开进军莫斯科的大门,在五月份攻打莫斯科。</p>

虽然离四月底还有一个月,但是黄瀚林不得不做好第二手准备。</p>

这就是,如果没有办法在四月份占领伏尔加格勒,那么海军就得在太平洋战场上为中国挽回面子。</p>

当时,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在决战中消灭美国海军,二是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p>

三月份,牧浩洋把希望放在了前者上,因为美国海军将在三月底恢复元气,而大陆战场上的紧迫局势,将迫使美国海军发动战略进攻。事实上,也正是这一原因,牧浩洋才没有在这个时候向戚凯威发难,从而让戚凯威的主张在黄瀚林那里得到支持,使魏成龙不得不调整作战部署。</p>

可是,到了四月份,情况发生了变化。</p>

李明阳送来的一份情报,基本上使牧浩洋丧失了与美国海军决战的希望,因为新成立的六支航母战斗群去了切萨皮克湾,预计要到五月中旬才会去巴拿马,要到五月下旬才有可能到达太平洋舰队。</p>

也就是说,美国海军没有打算立即发动战略进攻。</p>

这下,牧浩洋就只能把重点放在后一种选择上了,即在必要的时候,让陆战队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p>

为此,牧浩洋让庞跃龙提交了一份详细的作战计划。</p>

相对而言,登陆瓜达尔卡纳尔岛根本不是什么难事,长达数个月的火力打击,已经摧毁了该岛上的所有地面军事目标,甚至炸毁了所有看得见的人造设施。在年初的时候,美澳当局就把该岛上的平民全部送往新赫布里底群岛。为此,中国海军还临时休战三天,以便运送平民的船只不受威胁。当然,趁此机会,美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增派了兵力,并且接走了病情严重的伤员。</p>

真正的问题,在于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之后的战斗。</p>

显然,美军肯定不会在地下工事里呆到弹尽粮绝的一刻。</p>

只要美军不打算在援军到达之前当鼹鼠,那么美军就会利用各种机会袭击登上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中队。</p>

对中国陆战队来说,这就意味着必须在登陆之后清除掉所有地下工事。</p>

为此,陆战队的参谋想出了很多对付美军的办法,最惊人的是,一名参谋提出,利用强大的海运能力,向瓜达尔卡纳尔岛运送足够多的钢筋与水泥,用厚达五米的钢筋混凝土把整座岛屿封盖起来。显然,这是非常疯狂的想法,因为这个规模巨大的工程,需要中国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水泥。</p>

事实上,其他办法也多半是异想天开,不具备可行性。</p>

直到四月初,在牧浩洋明确提出,必须为攻占瓜达尔卡纳尔岛做准备的时候,一名陆战队参谋才提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准确的说是战术,即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建立数座防御设施足够坚固的阵地,用战术运输机空运部队与作战物资,以此控制整个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地表,与美军耗时间。</p>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消耗兵力最低的作战方案。</p>

美军能藏在地下,但是不可能把所有主战装备都藏在地下,而且发动袭击的时候,也不可能动用太多的重型武器,所以只要陆战队的阵地足够坚固,且清除掉了阵地下方的美军防御工事,就能用较少的兵力控制整座瓜达尔卡纳尔岛,让美军无法到地面上活动,也就不用担心藏在地下的美军了。</p>

更重要的是,中国政府可以光明正大的宣布占领了瓜达尔卡纳尔岛。</p>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为而为之</p>

第一百八十三章不能为而为之,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