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内耗(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要知道,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军都是最能打的部队。比如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澳军是英国远征军当时澳大利亚还没有独立,是英国的殖民地中最强悍的部队,往往被派去执行最艰苦的作战任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澳军一直伴随美军作战,全程参与了太平洋战争,甚至还在诺馒底登陆之前就参加了北非战争,随后参加了欧洲战争,数十万澳洲军人战死沙场。</p>

事实上,宣传并非主要问题。</p>

问题的根源,应该是复杂的民族结构。</p>

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中,澳大利亚的民族结构比较单一,白人占了多数,其余少数也以黑人为主。更重要的是,在白人中,盎格鲁撒克逊人占的比例最大,宗教信仰上又以新教为主,而英国与美国就是主要的新教国家。也就是说,在民族成分宗教信仰等方面,当时的澳大利亚与英美同根同源。</p>

到了这次大战爆发的时候,白人仅占澳洲人口三分之一多一点。</p>

显然,在民族成分复杂宗教信仰更复杂的情况下,澳大利亚很难统一思想,也就很难形成共同的价值观。</p>

这一现象,在战场上表现得极为明显。</p>

比如,在非伤员澳军战俘中,白人只有百分之十出头,另外接近百分之九十的都是有色人种。</p>

说白了,澳大利亚的少数民族最不想打这场战争。</p>

当时,澳军与美军的矛盾,也主要集中在澳军少数裔官兵与美军之间,特别是亚裔与南亚裔官兵与美军。</p>

狭义上,亚裔指的就是东亚的黄色人种。</p>

要知道,在战场上,美军的敌人就是黄皮肤的中人,另外还有一些皮肤黝黑的南亚与中东国家的军人。</p>

显然,美军在本质上,不信任澳军中的亚裔与南亚裔官兵。</p>

反过来,澳军中的亚裔与南亚裔官兵同样不信任美军,特别是在遭到歧视之后,更是觉得为美国卖命是最愚蠢的行为。</p>

当时,驻澳美军已经与澳军发生了数十次冲突,有的还演变成了暴力事件。</p>

最严重的一次两军暴力冲突发生在二零五四年六月,起因是一名从所罗门群岛回到澳大利亚的美军军官在喝醉酒之后,与一群澳军的亚裔士兵发生争执,醉酒的美军军官在酒吧里开枪击毙了一名亚裔士兵,打伤了两人,然后乘同伴的车逃回军营。附近的澳军亚裔官兵听闻消息之后,当天晚上就包围了美军军营,要求美军交出杀人凶手。结果美军不但没有把凶手交出来,还把坦克开到军营门口,威胁要消灭围攻军营的澳军士兵。事态迅速恶化,在澳军宪兵赶到之前,双方已经交火,数十名澳军官兵被打死,美军也死伤十几人。最后那名肇事的美军军官被送回美国,军事法庭判其囚禁六个月。参与冲突的澳军中,有数百人被解除军籍,领头闹事的十四人都被判刑。</p>

这起事件,可以说影响极为恶劣。</p>

更要命的是,美军偏袒自己人的行为,在很大的程度上让澳军中的少数裔军人寒心,也就埋下了祸根。</p>

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p>

美军高高在上的姿态,加上没有妥善处理内部矛盾,成为了引发澳军士气崩溃的直接导火索。</p>

可以说,打到第四次战役结束的时候,美澳联军已经战败了。</p>

问题是,与俄罗斯一样,澳大利亚当局依然执迷不悟,仍然认为澳大利亚没有战败,而且也不可能战败。</p>

可惜的是,澳大利亚没有俄罗斯的基础条件。</p>

作为一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澳大利亚根本不可能在这场大风浪中平安到达彼岸。</p>

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倒霉的只有一个人:美澳联军总司令赫里斯。</p>

在上任两个月之后,赫里斯被卢卡斯解职,顶替他的是澳军上将温斯顿,一个典型的新英格兰人。</p>

当时,温斯顿只是美澳联军的代总司令。</p>

马歇尔已经安排好了人选,即美国陆军五星上将杰克逊,而他当时是美军中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将。</p>

当然,他也是美军历史上唯一的黑人五星上将。</p>

这个人事安排,可以说用心良苦,毕竟黑人也是有色人种,在澳大利亚也是少数,因此更有亲和力。</p>

问题是,杰克逊刚刚做了一个大手术,还躺在重症监护室里。</p>

要不然,温斯顿也不可能成为代总司令。</p>

第二百二十四章内耗</p>

第二百二十四章内耗,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