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文明之母(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他是盟军总司令,经常与盟国的将领接触,所以有可能说漏嘴。</p>

这么重要的事情,加上牧浩洋又非常擅长装备建设的规划工作,也就自然没有理由让别人代劳。</p>

前面已经提到,牧浩洋首先决定在宇航领域利用反重力场技术。</p>

从军事价值上讲,该领域最为重要,意义也最为重大,产生的效果最为明显,价值也就不言而寓了。</p>

只是,宇航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至少在战争期间如此。</p>

不管怎么说,牧浩洋不会疯狂到在战争期间去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更不会疯狂到把宇航员送往火星。别的不说,这些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的宇航活动,在战争期间对击败敌人没有太大的帮助。</p>

要知道,战争期间,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击败敌人。</p>

那么,下一个应用领域是什么呢</p>

很显然,肯定是在空中。</p>

在向陆雯征求了意见之后,牧浩洋签署的第二份与反重力场技术有关的武器装备项目就是批准设计研制与建造具备无限续航能力与全球作战能力的空中母舰。有趣的是,主管该项目的不是空军,而是海军。原因很简单,空中母舰在作战应用上,与海军的航母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作为其他作战平台的载体而存在,即本身不是作战平台,只是支撑其他作战平台。</p>

说白了,空中母舰就是飞行的航母。</p>

事实上,从技术角度讲的话,就算没有反重力场技术,也能够制造出空中母舰,因为小型聚变核反应堆与螺旋磁体推进技术已经解决了能源与动力两个技术难题,而其他的技术都不存在难度。只是实施难度极为巨大,主要就是螺旋磁体推进技术的能量转换效率低得惊人,根本不具备实用价值。</p>

如果反重力场技术成熟,那么制约空中母舰的推进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问题就不存在了。</p>

当时,海军搞了三套方案。一是试验性质的,质量在两千五百吨左右,只能象征性的搭载几架战斗机。二是初步应用应制的,质量在一万吨左右,能够搭载三十架战斗机,并且具备一定的实战能力。三是完全按照战术指标制订的,质量在十万吨以上,能够搭载一百架以上的战斗机,具备与超级航母相当的作战能力。</p>

结果,这三个看上去都有点疯狂的方案同时得到批准,也同时开始实施。</p>

当时,交给空军的任务,是以反重力场技术为基础,研制一种全新的战斗机,而且必须是性能全面的空天作战飞机。</p>

在做规划的时候,牧浩洋就明确要求,新式空天战斗机必须与空中母舰协同,即必须由空中母舰搭载,至少得具备由空中母舰搭载的能力。</p>

为此,空军也搞了好几个方案,其中一些非常前卫,简直就是科幻电影里才有的东西。</p>

至于陆军,核心项目是地面飞行平台。说白了,就是具备超低空飞行能力的地面主战平台。</p>

事实上,陆军在该领域已经研究了十几年,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动力技术,也就一直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连真正拿得出手的设计图纸都没有,一些设计方案甚至完全是幻想的结果。</p>

当然,除了作战平台,反重力场技术还有很多用途。</p>

比如,该技术为可以用在防御性装备上。后来,一名天才级的工程师,就用反重力场技术研制出了能够拦截以各种速度来袭弹药的末段防御系统,并且很快就得到军方认可,开始大批量生产装备。</p>

事实上,从应用范围来看,刑天工程就远远超过了曼哈顿工程。</p>

当然,刑天工程的战时应用,实际上只是冰山一角,而其更加广泛的应用,要到战后才能开发出来。</p>

只是,当时由军方资助的一项研究,对战后社会乃至人类文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p>

这项研究就是:深入挖掘反重力场技术的应用价值。</p>

负责该项研究的正是陆雯,也正是这项在当时看来属于理论最多算得上是技术储备的研究工作,使陆雯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也让后来飞向宇宙空间的人类把她看成文明之母。</p>

有趣的是,也正是陆雯,才争取到了这项科研工程。</p>

根据传言,牧浩洋根本没有打算在战争时期进行理论研究,毕竟如何利用已有的理论研究成果才是最关键的。结果在陆雯的软磨硬泡之下,牧浩洋耳根子发软,才为陆雯提供了科研经费,并且让她根据需求调用科研人员。也正是作为牧浩洋妻子的身份,让陆雯在争取经费与调用科研人员的时候,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顺利获得了全部物质与人力基础,使该项目不仅仅是进行理论研究。</p>

</p>

如果这个传言是真的话,那么牧浩洋的实用主义观差点让人类留在了地球上。</p>

第二百三十五章文明之母</p>

第二百三十五章文明之母,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