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统一大业(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当然,这些都是很久之后的事情。在大战期间,欧洲联邦加入东方同盟集团,绝对拥有巨大的战略意义。</p>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美国失去了最后一个可以拉拢的而且有价值的盟友。</p>

虽然在此之后,英国迫于欧洲大陆的压力,以西方同盟集团成员国的身份参战,但是英国根本比不上欧洲联邦,最多只是为美国在大西洋对岸建立起了战略堡垒,使中国无法在大西洋上做文章。</p>

当然,中国进军大西洋是肯定的事情。</p>

二零五六年一月底,中国海军舰队就开进了地中海,以意大利撒丁岛上的卡利亚里为基地,在英国参战之后攻占了直布罗陀要塞,随后由十二支航母战斗群组成的舰队就杀入了北大西洋。</p>

在大战结束前,中国海军潜艇部队已经进驻法国的大西洋港口。</p>

从某种意义上讲,欧洲联邦参战,最大的贡献就是为中国海军提供了直接面向北大西洋的潜艇基地。有了法国的军港,中国海军的潜艇可以直接进出北大西洋,破交作战效率大幅度提高。</p>

后来,英国在美国之前宣布投降,正与中国潜艇的全面封锁有关。</p>

因为英国是在欧洲联邦完成了参战准备之前投降的,所以占领英国的是中队,欧洲联邦没能把握住这个机会。</p>

有趣的是,在导致英国投降的原因中,欧洲联邦进行战争动员是关键因素之一。</p>

说得简单一点,英国宁愿被中国打败被中国出兵占领,也不愿意被法德意主导的欧洲联邦国防军占领。原因很简单,如果占领英国的是欧洲联邦国防军,那么英国将不可避免的被欧洲联邦吞并,而英国参战的直接原因就是不想被欧洲联邦吞并,因此在最后关头选择向中国投降,也就不足为奇了。</p>

可惜的是,英国没有在最初的时候就选择与中国结盟。</p>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当时英国政权已被美国控制,而且英队的绝大部分武器装备都来自美国。如果英国决定与中国结盟,那么在中队到达之前,美军就将占领英国。</p>

事实上,英国参战,也正是美国逼迫的结果。</p>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英国没有在二零五六年一月底参战,美国肯定会出兵英国,让一个新政权上台。原因很简单,当时美国掌握的情报是,中国将借道欧洲攻打英国,而且在二月初就能发动进攻。</p>

不可否认,中国有攻打英国的作战计划,只是肯定不会在二零五六年二月实施。</p>

更重要的是,在打得最艰难的时候,中国都没有破坏不进攻中立国的基本交战原则,在眼看就要取得最后胜利的时候,还会破坏这个已经坚持了三年多的基本原则吗显然,只要英国保持中立,中国就不会攻打英国。在二零五六年初,中国正在为轰炸美国本土登陆美国西海岸地区做准备,根本没有可能在北大西洋上发动大规模进攻,也就更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攻打英国了。</p>

事实上,直到英国宣布投降,中队都没有登上英伦三岛。</p>

当时,欧洲联邦参战,最大的影响就是,牧浩洋不用再顾虑地面战场,可以专心致志的策划攻打美国本土的作战行动了。</p>

显然,这也正是欧洲联邦参战的最大影响。</p>

一月一日,牧浩洋批准了对美进行战略轰炸的作战方案。</p>

当天下午,中国空军就从毛伊岛与瓦胡岛出动三千架轰炸机,对美国本土西海岸的主要军港进行了密集轰炸。</p>

这次轰炸没有战斗机护航,所以轰炸机使用的全是重型巡航导弹。</p>

当时,舰队只出动舰载战斗机,驱逐了深入东太平洋的美军预警机,并没有飞到美国本土上空作战。</p>

类似的轰炸行动,一直持续到一月四日。</p>

直到一月五日,太平洋舰队前进部署,把巡逻海域推进到离美国本土不到一千五百公里的地方,加上大批护航航母的支持与协助,才开始出动舰载战斗机,掩护战略轰炸机打击美国本土西海岸地区。</p>

如此一来,轰炸机就不再需要使用昂贵的重型巡航导弹了。</p>

除了最初几天,在打击美军防空系统的时候,轰炸机与战斗机使用了不少的战术巡航导弹之外,随后的轰炸行动都以使用制导炸弹为主,在攻击工业区等大面积目标时,还大量使用了非制导炸弹。</p>

高强度的战略轰炸,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p>

当时,空军的三千架轰炸机,基本上每天出动一次,而且每五天轮换一次,以便让飞行员得到休息,并且让轰炸机返回后方的空军基地进行全面维护,减轻前线空军基地地勤人员的工作负担。</p>

事实上,中国空军不缺乏轰炸机,缺少的是部署轰炸机的基地。</p>

所幸的是,随时保持有三千架轰炸机处于作战状态,已经足够按照牧浩洋制订的计划摧毁美国西海岸地区了。</p>

第二百四十一章统一大业</p>

第二百四十一章统一大业,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