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毁灭性打击(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五月一日,司马文正亲自下令,前线部队不得接收圣何塞附近美军投降,俘获的美军全部就地枪决,随即陆战队开始炮击与轰炸圣何塞附近的美军阵地,最后演变成了对圣何塞的全面打击。</p>

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灾难。</p>

在前二十四小时的全面炮击与轰炸中,圣何塞就有数十万平民伤亡。</p>

只是,这还没完。</p>

消息传到国内,牧浩洋一面组织对前线病员提供紧急治疗,一面指示司马文正,要严惩破坏交战准则的美军。</p>

要知道,在这场战争中,中队一直比较克制,从没把矛头对准美军伤员。</p>

事实上,在绝大部分时候,中队还非常积极的抢救美军伤员,给予了被俘伤员全面人道主义救助。战后,很多得到过中队帮助的美军伤员都成为了和平人士,而且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p>

可是,总有一些战争狂人会不顾最基本的交战规则。</p>

当时,如果到此就结束的话,这也只是一次偶然事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p>

问题是,消息最终传到了黄瀚林那里,而且在遇袭阵亡名单中,有中央政高级官员的儿子。其中,就有杜小蕾的小儿子。</p>

这下,问题就变得严重了。</p>

黄瀚林的第一道指示就是以牙还牙,绝对不能姑息制造人道主义灾难的恐怖份子,军队要不惜代价的让敌人认识到,再次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会毁灭自己,绝对不可能扭转战局。</p>

到这一步,连牧浩洋都挡不住了。</p>

五月五日,空军出动上百架大型电动运输机,在大旧金山地区投下数千万张传单,要求该地区的美军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投降,不然将遭到毁灭性打击,而且中国绝对不会给美军第二次机会。</p>

说白了,美军要是不在二十四小之内投降,连战俘都当不了。</p>

可惜的是,美军没有投降,而是决定继续抵抗。</p>

五月六日,美国西海岸时间八点整,全面打击开始。</p>

在第一轮全面轰炸中,空军就出动了四千架轰炸机,在旧金山奥克兰伯克利斯托克顿莫德斯托与圣何塞上空投下了十万吨炸弹,其中有五万吨是专门对付躲藏在建筑物内的油气混合燃烧弹。</p>

第一波轰炸的余波还没过去,第二波轰炸就开始了,来自海军的九千架战斗机,在这些已经遭到轰炸的城市上空,再次投下了五万吨炸弹,而且里面有大量用撒布器投掷的小型定时炸弹。</p>

两轮轰炸技术后,炮击开始。</p>

参与炮击的有十个陆战师的三十个远程炮兵营主力舰队里的一百多艘战舰以及近三百艘火力支援舰,动用各类远程火炮与大口径火炮数千门,在持续了近四个小时的炮火打击中投射了近千万枚炮弹,投弹量超过一百万吨。</p>

炮击结束之后,这些遭到打击的城市实际上已经变成废墟了。</p>

只是,打击并没结束。</p>

下午,轰炸机群与战斗机群再次出动,傍晚则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炮击。夜间,轰炸与炮击也没间断。</p>

全面打击一直持续到五月七日上午八点。</p>

二十四小时之内,中队向大旧金山地区投下了四十五万吨炸弹以及总吨位达到三百万吨的近三千万枚炮弹。在这些弹药中,有半数是专门用来杀伤人员的,而且有很多是专门为打击城市建筑物设计的特种弹药。比如,当时空军使用了一种钝性燃烧弹,在击中目标的时候不会立即爆炸,而会把混合了铝粉镁粉的特制燃烧剂撒布开来,在引爆,从而大范围杀伤有生目标。这种炸弹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功能,即可以把引爆时间延迟十分钟,让燃烧剂渗透到地下,从而用来烧死那些躲在地下室里的人员,或者耗光地下室里的氧气,使藏身地下室的人员窒息而亡。</p>

毫无疑问,这是绝对是毁灭性打击。</p>

在这二十四小时之内,到底有多少人丧生,根本无法统计。只有一点可以肯定,大旧金山地区已经不存在了。</p>

战后估计,在这二十四小时内死亡的人数在一千万以上。</p>

毫无疑问,遇难者以平民为主。</p>

摧毁大旧金山地区是一回事,让敌人意识到抵抗毫无意义是另外一回事。</p>

要知道,类似的毁灭性打击只能有一次,不可能有第二次。别的不说,在随后的几天里面,中队都没有发动大规模进攻,主要就是囤积在前线的弹药快用光了,无法支持大规模地面作战。</p>

那么,如何才能让敌人认识到抵抗毫无意义呢</p>

第二百四十七章毁灭性打击</p>

第二百四十七章毁灭性打击,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