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负隅顽抗(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在二零五六年初,美国还启动了核武器计划。</p>

从时间看,美国的核武器计划与军事卫星运载火箭计划是同步进行的,及其载体就是没有研制出来的固体燃料运载火箭。事实,以美国的技术实力,只要能够研制出能够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的固体燃料火箭,就能研制出足以打到中国本土的弹道导弹,而且能为其装核弹头。</p>

事实,这也是美方为什么要求火箭的运载能力必须达到一吨的主要原因。</p>

根据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在核武器领域的研究进度或者说是恢复核武器的工作进度非常快。</p>

最大的问题,不是制造核武器的技术。</p>

说白了,核武器的基本原理非常简单,在高中物理课本中就有,而且制造出可以引爆的核装置也不是难事。</p>

真正的难题只有两个,一是核原料,二是弹头小型化技术。</p>

相对而言,美国在后一个问题遇到的麻烦不是很大。虽然以往从事核武器研究工作的技术人员已经转业,而且有十多年没有接触过与核武器有关的技术了,但是在大战期间,这些技术人员都得到了军方的保护,正在努力复原美国的核技术,特别是弹头小型化技术,期待有朝一日能派用场。</p>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当时美国在弹头小型化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甚至开发出了高逼真诱饵弹头。</p>

这下,美国需要的就只是浓度足够高的核原料了。</p>

有足够的证据表明,美国没有打算制造第一代核弹头,而是直接制造氢弹,并且在大战爆发前就已经制造出了足够多的锂化氘与锂化氚,只要有引爆器,即原子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制造出百颗爆炸当量在百万吨级tnt以的氢弹。</p>

问题是,在技术不成问题的情况下,原子弹是最难攻克的一关。</p>

这其中,又以原子弹的原料为主。</p>

要知道,在全面销毁核武器的时候,所有国家的核弹头都被销毁掉了,而武器级核原料在充分稀释之后,都进行了永久废弃处理。更重要的是,这些在应对全球自然灾害的拯救行动中没有用掉的核原料在处理之后,绝大部分被丢到了离海平面一万多米地球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里面。</p>

当时,除了各国用于科研的少数核物资之外,就只有没有开采的铀矿了。</p>

显然,美国要在战时开采铀矿,并且提取核原料,绝对不可能做到保密,也不大可能顺利完成。</p>

有证据表明,美方曾经开采过铀矿,只是很快就放弃了。</p>

主要就是,从矿石中直接提炼出足够多的浓缩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建造增殖反应堆,生产钚,再用高浓度钚来制造核弹头。可问题是,建造增殖反应堆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p>

后来,中国在堪萨斯城附近发现了一座美军的秘密军事基地,并且找到了一座还没建成的增殖反应堆,证明美军确实做过这方面的努力,只是最终以失败告终,而主要原因就是所需时间太长。</p>

当然,制造核武器,只是美方在战争后期进行的很多疯狂计划中的一个。</p>

从某种意义讲,这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p>

根据战后解密的资料,美方是在二零五六年初启动核武器项目的,如果美方提前一年哪怕提前半年启动该项目,就很有可能在战败之前制造出核武器,而不是到战败时仍然毫无进展。</p>

要知道,美国并不缺乏铀矿,也不缺少必要的工业资源。</p>

只要时间充足,美国就能制造出核武器。</p>

可惜的是,美方采取行动的时间太晚了。</p>

当然,核武器也不能拯救美国。不管怎么说,就算美国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就启动核武器项目,也不可能在战败之前制造出足够摧毁中国的核武器,也就不可能改变战争结局。更重要的是,要到二零五六年,才有可能使用战略弹道导弹投掷核武器,在此之前,近地轨道的太空垃圾就足以撞毁战略弹道导弹。从某种意义讲,也正是投掷手段受到限制,美方才没有在二零五五年启动核武器项目。如此一来,就算美国制造出了核弹头,离战败也不会太远了,而几枚核弹头根本无法改变战争结局。换个角度来看,美国没能制造出核弹头对美国民众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设想一下,如果美国的核弹头在中国城市空引爆,中国肯定会彻底摧毁美国。</p>

当然,核武器项目,绝对不是美方在战争末期最疯狂的项目。</p>

第二百六十三章负隅顽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