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复员大潮(2 / 2)

燃烧的海洋 闪烁 0 字 2021-07-14

当然,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制度,即分了军兵种又分了军衔,还与官兵是否负伤是否获得嘉奖有关。</p>

比如,在陆军中,上士以下的士兵的战场部署时间为七百二十天,只要达到,就可以向陆军司令部申请退役,而且都能得到批准,除非官兵自愿延长服役期,不然都将在达到标准后返回后方。如果在作战中负伤,且伤情得到评定,将按照受伤的严重情况,相对的减少战场部署时间,为此陆军制订了一套极为详细的伤情评定标准,把伤势分成了十二个级别,每个级别都有对应的减免期。如果在作战中表现勇猛,获得了嘉奖,也可以根据对应的细则减少战场部署时间。有减免,也就有延长,而导致战场部署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就是在后方的休整时间。</p>

相对而言,军官的战场部署时间比士兵长得多。</p>

此外,海军空军与陆战队都有各自的标准,而且会在新兵加入的那一天,就明确告知详细情况。</p>

结果就是,很多新兵都在数着天数过日子。</p>

这项政策,实际上就是为战后让军人复员准备的。</p>

根据中方统计,百分之六十四的陆军官兵百分之八十七的海军官兵百分之八十三的空军官兵与百分之七十二的陆战队官兵都在达到战场部署时间之后,主动要求延长服役时间。</p>

显然,这些官兵在战争退役之后,都是首批遣散对象。</p>

八月初,牧浩洋就在战争部下设立了军人退役复员办公室,专门处理与军人退役有关的事情。</p>

后来,经该办公室处理的退役军人就有一千三百多万。</p>

当然,让一千多万军人退役,绝对不可能在一天内办到,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好几年。</p>

从本质上讲,让军人退役的关键,就是能够让他们返回社会,适应社会环境。</p>

要知道,军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群体,很多职业军人根本无法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下生存。别的不说,让牧浩洋退役的话,他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消磨每天的二十四个小时。</p>

如此一来,解决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了。</p>

所幸的是,大战结束之后,百业待兴,需要大量从业劳动者,而受过严格纪律训练的军人绝对是理想的劳动者。</p>

只是,很多军人没有参与社会劳动所必须的技能。</p>

为此,牧浩洋在二零五六年初就筹建了退役军人再就业培训学校,专门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培训。除此之外,现役军人有机会在服役期间攻读各种学位,而且很大一部分学费由军队承担。</p>

有趣的是,当时在现役军人中,获得学士学位比例最高的是潜艇兵。</p>

根据战后统计,在大战期间,有百分之二十三的潜艇兵通过远程学习,拿到了学士以上学位。</p>

也许,这与潜艇兵的特殊作战环境有关吧。</p>

除了帮助军人掌握再就业的技能之外,牧浩洋还利用个人影响力,努力说服国内企业优先聘用退役军人。</p>

所幸的是,大部分企业确实在优先录用退役军人。</p>

另外,为退役军人提供社会保障也非常关键。</p>

在这个问题上,牧浩洋主要采用两个办法。服役时间在三年以内的,军队将根据实际服役时间作战表现军衔是否负伤是否获得嘉奖等条件,给予一次性退役保障金。对于服役时间在三年以上的退役军人,军方则根据其实际情况,即前面提到的参考条件,为其交纳社会保险。</p>

可以说,妥善安顿一千多万退役军人,关系到了国家与社会的稳定。</p>

在战争结束之后,牧浩洋为退役军人所做的事情,不比在大战期间为军队为国家做的贡献差。</p>

没有他,一千多万退役军人就不可能在战后融入社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主要力量。</p>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由黄瀚林提出,由牧浩洋实施的战略计划,即帮助各个国家进行战后重建的计划。</p>

这个计划,后来也被称为牧浩洋计划。</p>

严格说来,第一个提出该计划的就是牧浩洋,黄瀚林只是第一次把这个计划展现在了公众面前。</p>

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p>

中国打赢了第三次世界大战,可是要守住战争的胜利果实,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而牧浩洋提出的战后重建计划,就与此有关。</p>

第二百七十一章复员大潮</p>

第二百七十一章复员大潮,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