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神秘的013军事大学(1 / 2)

 缅甸北部的黑敢地区,这甲是汉人的天下,这里生活着近三十多万汉人,明末时汉人的数量并没有这么多,但流亡于此的汉人须强的存活了下来,并且在缅甸北部形成了土司势力,成为了阻挡缅甸向北入侵的屏障。</p>

生活在缅甸的汉人依旧保留着汉人衣冠,从未曾改变过。</p>

听说云南归入了华东政龘府管理,新上台的华东政龘府有免费发粮食和盐巴,这可在果敢地区闹出了波澜。</p>

粮食好说,虽然缅甸北部是山区,但好歹也算是差不多到热带了,粮食一般不是太紧张,但食盐却是非常紧张的。</p>

在缅甸北部地区,食盐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因为交通不便,而且不靠海。</p>

为了能弄到食盐,开始有人跑到丽江去,结果还真的拿到了盐巴,这可把果敢地区的汉人高兴坏了,要不是丽江县政龘府告诉他们会把物资亲自送过去,说不定几万人都往丽江赶呢反正年底也没事做。</p>

在人们的期待中,一支连绵的骡马队来到了果敢。</p>

果敢地区是由杨姓土司统治,向来很在意中国的形势变化,因为很多时候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国家。</p>

此次丽江县政龘府送物资过来,杨家当代继承人杨联兴连忙前去迎接。孙有秀见是当地的土司,连忙亲切的与他进行交流。</p>

双方的口音不太对,交流起来有点障碍。果敢地区的汉语口音可能是明代的,也可能在几百年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演变,与云南的口音相融合。不过大部分意思还是能听懂的,而且听不懂可以写字。</p>

中国古代的普通话普及是非常低的,不过最普及的就是汉字语言无交流时,可以用文字进行交流。</p>

孙有秀这次主要是来送物资而且上面调拨了非常多的物资下来,光是粮食就有十万吨,实在是一次性运不过来果敢地区的三十万汉族同胞每个人平均能分到三百公斤粮食。</p>

食盐方面则没带多少,不过数量却也够果敢地区的汉族同胞吃上一阵了,而且这东西是要多少有多少的,果敢地区可以享受国内的待遇,食盐免费供应。</p>

杨联兴十分激动,与孙有秀的交谈中他得知,除了这些东西还带了一扯民兵刃练用的枪械子弹过来,全新的冲压毛瑟枪三千支</p>

虽然这些武器让他狠激动,但让杨联兴更加激动的是政龘府对他们的重视,顿时让人的心里变得暖暖的。而且听县长说,现在中国已经打败日本了很快就能抽出精力来顾及缅甸这边了。</p>

杨联兴当即向孙有秀表示:我们缅甸汉人定然听从政龘府安排。</p>

这也就是对祖国的效忠,杨联兴深知如果祖国能接纳他们,那么他们生活在果敢就有强大的靠山,缅甸人也不敢侵犯他们。</p>

嗯我这次过来主要是送物资这方面的政策还没下来,具体怎么安排果敢这边,还要等上面的决定。孙有秀对杨联兴说道不过上面有交代,要从果敢选一抽年龄合适的年轻人到军校学习不收学费,吃住全包,另外每月还补贴三元复兴币。</p>

太好了。杨联兴十分高兴,说道:我们果敢都有办私塞,很多子弟都识字,就是没怎么见过世面。</p>

呵呵,那正好让他们出去见见世面,定然能够大有收获。别有秀笑道,果敢的杨姓土司的态度十分理想,这次来果敢是十分成的。</p>

第一挑的物资到达果敢时,整个果敢都喧闹了起来,果敢的百姓十分兴奋,纷纷跑来领取粮食和食盐,以及其他的一些年货。</p>

杨联兴则是在大过年的把整个果敢识字的年轻人召集了起来,这些适龄的青少年加起来,总共由一千五百多人。</p>

这些年轻人很兴奋,因为他们即将要远行了。</p>

除了这些识字的年轻人,杨联兴还着急了两千多年轻人,组成了一支民兵。</p>

果敢地区的汉人是没有军队的,在这个土司遍地的缅甸,土司之间的战争一般都是临时拉人,什么武器都用。相比那些土司,果敢汉人的人丁还算兴旺,加上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存在,因此吃立不倒,没有被缅旬的野蛮人同化掉。</p>

孙有秀这次带了一个营的兵过来,上面既然发了枪械下来,意思就是把果敢当成民兵刃练区域来对待,所以要在果敢成立一个武装部,专门在果敢刃练民兵。</p>

因为这里是果敢,所以孙有秀计划留两个连在果敢,以保护当地汉人的安全。</p>

果敢位于缅旬北部,英国殖民者虽然把这里也纳入了统治范围,但很少管果敢地区,只要按时激纳税收就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