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1 / 2)

 第392章:戚继光号下水</p>

如果无法挑起白种人世界的战争,那么中国就只能带着第三世界联盟赤膊上阵了,那样也不是不能接受的结果上一章中这句话漏了一字,键盘出问题了,汗死。{</p>

1926年,中华帝国经济出现了无比迅猛的增长速度,相比1925年的增长,1926年更为迅猛。</p>

随着亚联储连续两次下降储蓄利率,加上放出大笔贷款,使得民间资本的投资非常踊跃,投资金额是1925年的1.5倍。</p>

相比之下,美国的发展也非常快速,模式和当前中国的差不多。</p>

1926年,美国总统柯立芝已经上台三年了,原总统哈定因为偏袒于部分美国垄断资本家,例如摩根集团等,从而引发了其他的垄断资本家的不满,从而在1923年时遭到了暗杀,哈定死亡,丑闻掩盖了过去,被渲染成因情人太多引起的家庭谋杀。</p>

柯立芝上台后,美国大规模进行经济刺ji,形成了一个谓之柯立芝繁荣的时代。</p>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生产技术更新缓慢,但在战后,美国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力量,迅速的对各行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更新。</p>

其中,1920年美国从中国引进了装配线作业和流水线作业技术,首先被福特公司所使用。</p>

这一套管理模式,称之为华东模式最早出现在华东集团的各生产车间,后迅速被中国工业体系的各厂家所接受。</p>

在美国引进这种生产管理技术时,中华帝国的工业生产大部分都采取了这种模式。</p>

当美国人发现这种管理模式时,才幡然醒悟过来,认为中华帝国能够如此快速的发展,其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如此强大,都是因为采用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方式。</p>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建立在技术革新的环境下产生的。</p>

由于生产成本的大大降低,使美国的很多商品在竞争力上,开始不再像以往那样和中国商品差距巨大。</p>

美国在汽车制造上发展迅猛,仅1919年,美国只有750万辆汽车,而到了1920年,美国已经有了2600万辆汽车,到了1926年,美国平均每6个家庭里,就有1.2辆家庭汽车。</p>

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佣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全国钢产量的15用于汽车制造。</p>

汽车制造业又带动了橡胶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关产业。</p>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到了1926年,家庭汽车制造规模已经被美国甩开,年制造数量比美国要少26。</p>

但在1926年,中华帝国在除了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的汽车数量当中,有63都是中华帝国制造。</p>

中华帝国在汽车出口方面一直比压过美国汽车,美国汽车在出口方面的优势很少,从生产成本上比不上中国,在性能外观等方面也和中国汽车有一定的差距。</p>

美国汽车产量之所以如此高,那是因为美国的透支消费起到了效果,美国的内需拉动了汽车制造业。</p>

</p>

但到了1926年,中华帝国的汽车制造业突然发力。</p>

仅在1926年,中华帝国就卖出了600万辆家庭汽车,直接超出了美国的急停汽车销量,而在。</p>

然而在工程车货车制造业上,中华帝国从1919年起到1926年,一直压制着美国,中华帝国作为一个基础设施薄弱的国家,铁路运输相对欠发达,因而在公路运输上得到了非常充分的发展,这大大拉动了汽车制造业的规模。</p>

中华帝国在货车生产规模以及生产技术上一直稳压美国一头,这使得中华帝国垄断了75的大小货车国际市场。</p>

由于杭州协议的签订,中华帝国与美国在关税上平等竞争,因此国际市场很大一部分被中华帝国所攫取。</p>

这是美国所料不及的,这也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国的发展速度。</p>

由于西方国家在进口上比较依赖,因此在这个繁荣时期,以英国为例子,失业率最低的时候都达到了10.2。</p>

相比之下,中华帝国和美国的失业率则非常低,美国的失业率仅有300万人口,而中国的失业人口则在530万左右。</p>

而中华帝国的这一部分失业人口很多是半失业,主要是一些游手好闲的人群,或者一些富裕了不干活的群体,在大范围的经济刺ji下,基本上很难说找不到工作。</p>

中华帝国和美国在都采取了刺ji发展的政策下,两国在建筑行业的发展都非常迅猛,相比之下中华帝国更为迅猛。</p>

中华帝国毕竟在基础设施上不如美国,因此中华帝国的建筑行业产值已是美国建筑产业产值的6倍左右,达到了2500亿亚元的产值。</p>

相比美国的繁荣方式,中华帝国的cào作方式还是有一定程度的不同的,其中主要表现在投资引导上。</p>

美国是将资金引入股市中,在此时的美国流传着一句话就是,要发财买股票。中华帝国对股票进行了一些限制,例如涨停标准从10下调到了5,但股市还是很繁荣,几乎天天都是一大片的涨停。</p>

股市在这种透支消费的发展模式下有着巨大的作用,主要就是集资的作用,主要是给那些上市企业集资用的。</p>

剥削方式就是先让投资者买股票,从而使上市企业资金增多,从而使上市企业加大投资。</p>

上市企业通过不断的稀释股份来进行融资,以吸取更多的资金。</p>

但经济崩溃后,首先股份崩盘,从而企业资金链断裂,大批投资者被套牢,从而不得不割rou抛售。</p>

当跌到一定程度时,银行乘机收购那些有价值的股票,当经济恢复过来时,这些股票每年就能创造出巨大的收益。</p>

当某一企业的股份达到了一定程度被银行掌控时,这家企业也就变成了银行控股的企业,银行也就趁为了最大的股东。</p>

不过当前中华帝国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因此在引导投资方面,政动作频繁,建设部几乎天天推出新工程,并全国范围内进行集资建设。</p>

这些工程一般也上市,以股票模式发行。</p>

大量的铁路公路电站以这种方式建设了起来。</p>

华东集团也发行了大量的增值股票,所谓增值股票,就是原始股不卖,夏钧依旧是100控股。</p>

这些增值股票是在华东集团盈利增加的情况下,才会有回报效益。</p>

华东集团作为中华帝国最大的垄断集团,其生产总值占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55左右,这些增值股票大受热捧。</p>

这导致华东集团的增值股票价格节节攀升,华东集团从市场中攫取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全部被华东集团投入到了疯狂的产业基础建设之中。</p>

华东集团的大部分产业,都是与战争潜力息息相关的,因此华东集团在股市圈钱属于重中之重。</p>

等于是让投资者现在huā钱帮华东集团搞建设,等经济崩溃了,这些增值股票一文不值。</p>

不管在什么国家,股市的本质都是如此,都是用来圈钱用的,只是有的手段高明一些,有的手段低级一些。</p>

低级的手段就是一个个都是铁公ji,从来都不分红,从而股票市场萎靡,无法圈更多的钱。</p>

大量的资金涌入股市,使得上市公司资产暴增,伴随而来的就是疯狂的行业建设。</p>

而在1926年,中华帝国全面建立了银行信用制度,国民可以很轻易的从银行借到钱去消费。</p>

面对形势一片大好的就业环境,已经不断上涨的工资水平,很多民众在都买了房子的情况下,开始购买汽车。</p>

有些民众之前已经有房子了,就直接贷款购买汽车。</p>

同时还安装电话,购买冰箱空调电视吸尘器洗衣机等大件电器,像收录音机,在1926的中华帝国内部,已经非常普及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很大的收录音机,即可以收听电台,又能播放音乐磁带。</p>